歷史教育:誰掌握了歷史教育,就掌握了未來mobi,azw3歷史記憶素來是政治權力試圖控制的對象,而校園作為新生代際社會化的主要場所,歷史教科書首當其衝,成為國家意識形態爭奪的戰場。歷史如何被教授、歷史教育如何定位、如何批判地看待歷史事件,一切都超越歷史、超越教育本身,牽扯着社會的方方面面。
政治權力、官僚機制、學術研究、個人興趣…… 統統都影響着今天的歷史課,而歷史課最後影響一群人的思想,和一個地方的未來。本專輯,我們從香港歷史教育出發,去探索歷史教育的不同面向,「誰掌握了過去,就掌握了未來」。
但記者更好奇的是,1990年代,大家都知道香港會回歸中國,彼時有沒有出現過一個方案提議把「香港史」納入「中史」當中?「中史的視角,以中國為中心,傾向將香港的發展放在整個『國史』的脈絡看,沒有空間談香港內部的歷史。當時『中史』的課程社群,認為那是體例如何承存的問題」,鄭芷馨說。而這個做法,沿用至今。
下载:《歷史教育:誰掌握了歷史教育,就掌握了未來mobi,azw3》
除了加入香港史外,鄭芷馨也認同歷史教育應跟隨外國潮流,著重歷史研究技巧多於單純背誦史實,採取史料分析的考核方式(Data-response question),亦應多帶學生到課堂以外實地看歷史遺址、做考察。當然,推動初期也肯定有阻力,「在簡介會中,曾經有老師指著我罵,質疑學生、老師能否應付新的學習模式。我們花了好多心力,做了好多支援教材、教學示範等,才得以說服學科社群。」事實上,「史料分析」是今天世界各地歷史教育都非常重視的一環;即便是相對傳統的「中史」科,近年也著力加添了這這一元素。
翻看在1990年代加入初中「世史」的「香港史」,沒有引入許多具爭議的歷史議題,用今天輿論眼光看,應該會評之為「好穩陣」(粵語:四平八穩)、「建制」。但公平地看,新增的課程內容包括香港圍村習俗、古蹟、英治時期的香港華人、慈善團體的角色,這些都是在歷史課前所未見、以香港為本的歷史元素,意義仍然重大。
然而今天最被關注的重要政治課題,如國共在香港的政治活動、六七暴動、六四等,都沒有放在初中課程中。到底那時課程設計者是基於哪些準則,決定個別課題應否加入課程之中?「我必須說,當年在教育署,我實在看不到有任何外力在干預我們該教什麼,不該教什麼。只要有足夠學術研究支持的,學生有興趣的,我們覺得都可以加入課程。」那麼六七、六四內容,那時候為什麼沒有?「在我們編寫課程的1990年代初,那些都還是新近發生的事情。實在沒有足夠的學術資源讓我們將之放入課程。」但鄭芷馨強調,只要有足夠的歷史證據、學術研究支持,老師沒有政治灌輸的意圖,任何歷史課題都可以在課堂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