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百年西亞:從阿以衝突、庫德族到伊朗核協議,歷史糾葛與當代議題epub,azw3

縱觀百年西亞
縱觀百年西亞

縱觀百年西亞epub,azw3电子书下载:從阿以衝突、庫德族到伊朗核協議,歷史糾葛與當代議題。今日西亞地區的諸多問題,例如伊斯蘭國、葉門內戰,巴勒斯坦問題,伊朗與美國交惡等等,都可以從近代歷史中找到其根源。近代西方強權正處強盛之際,在西亞地區瓜分土地與競爭勢力範圍,而當地人的抵抗不斷被西方政治打壓、經濟制裁,甚至是主流輿論的妖魔化,受盡各方面的霸凌,一旦有所反擊,又被批評為恐怖分子。

本書試圖闡釋上述問題,亦即今日西亞的局勢,並非只是阿拉伯人、庫德族人、猶太人、伊朗人、土耳其人的族群問題,也不是伊斯蘭遜尼派與什葉派對立的問題,畢竟世界各地族群與信仰都有差異,但差異不等於會有無盡的敵對與衝突。人們應該釐清自近代以來西亞的歷史脈絡,還有其區域及國際間的複雜關係,才能對今日局勢有較為客觀與深入的理解。

西亞地區是世界歷史上重要的文明發源地,曾經孕育出璀璨的伊斯蘭文明。然而,在近現代,西亞地區卻經歷了一系列動盪和衝突,成為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

西亞地區的動盪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後,鄂圖曼帝國解體,西方列強在西亞地區瓜分勢力範圍,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國家。這些國家的邊界往往是人為劃定的,與當地民族、宗教的分布並不相符,為日後的衝突埋下了伏筆。

在西方列強的干預下,西亞地區的民族問題、宗教問題和領土問題日益突出。其中,阿以衝突、庫德族問題和伊朗核問題是西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問題。

书名: 縱觀百年西亞:從阿以衝突、庫德族到伊朗核協議,歷史糾葛與當代議題
作者: 陳立樵
格式: AZW3, EPUB

伊朗的一九一九

回到一次大戰時宣布中立的伊朗。 一戰的相關故事或學術研究,對伊朗並無太多著墨。或許鄂圖曼還有人關注,畢竟在戰後遭到戰勝國瓜分,甚至當代西亞問題的開端就是來自於一戰戰勝國對鄂圖曼的恣意處置。反觀伊朗,除了沒有太多參考資料,多數研究對於伊朗也多半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然而,即使屬於中立國,但一戰時期的伊朗在內政及外交上皆受戰爭氣氛影響,戰後也是如此;被戰爭波及的政府,試圖在戰後的和平會議爭取權益。

一九一八年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原則」,這讓伊朗政府相當振奮,派駐在華盛頓的伊朗公使梅賀迪汗(Mehdi Khan)便向美國外交部長藍辛(Robert Lansing)提出幾項請求:「讓伊朗參與和會、保障伊朗獨立與主權完整、外國軍隊撤離伊朗、伊朗獲得損失賠償、尊重伊朗中立、廢除伊朗因受脅迫而給予英俄的特權。」伊朗公使的請求完全遵循該國面對強權的一貫路線,也就是「維護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一戰時期美國的影響力大增,威爾遜的「民族自決」給各個遭受強權欺壓的國家帶來希望,而伊朗所提出的要求也完全符合威爾遜的主張。但是,藍辛卻只給予含糊的回覆。

一九一九年,在巴黎和會開幕前,伊朗外交部長摩夏維爾道拉(Moshaver al-Dowleh)給美方一份正式文件,裡頭有幾點要求:「一、讓伊朗代表團進入巴黎和會,理由是伊朗有戰爭損失,交戰國在伊朗領土發生衝突;二、廢除違反伊朗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的條約、協定、協議,並獲得國際和平條約簽署國家的有效保障,確保未來伊朗主權與領土不受干涉;三、伊朗應獲得賠償;四、伊朗要經濟獨立;五、修改仍有效力的條約,同時取消對外優惠待遇。」然而,伊朗終究是中立國,威爾遜的「十四點原則」與民族自決等主張,一樣都得看文件下方的那一行小字:「哈哈,只要不是戰勝國,一概不適用。」

其實,美國與西亞地區向來沒有利害關係,美國也不是不在乎伊朗,而是根本不了解伊朗的情況。因此,儘管伊朗籌組代表團前赴巴黎,卻還是沒辦法進入和會之中。伊朗一再強調自己對戰爭中立,想擺脫強權壓迫,也遵循正確的立場與路線,但在強權的遊戲規則下,反而成為國際社會的邊緣人。

創造以色列

一八九六年,一位奧匈帝國的猶太人赫茨爾(Theodor Herzl)出版了《猶太國》(The State of the Jews)一書,此後逐漸有猶太復國主義的力量出現。巴勒斯坦成為這些歐洲猶太人移居的目的地,因為這塊土地是上帝耶和華所給予的「應許之地」(Promised Land)。在羅馬帝國時代,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被迫離散,所以猶太復國主義者主張猶太人應該要回到應許之地,建立自己的國家。然而,在巴勒斯坦或鄰近的阿拉伯地區,並不是離散之後就沒有猶太人存在,其實不少猶太人早已「阿拉伯化」。

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想法,比較接近歐洲民族主義(Nationalism)的概念,而作法則類似英國史學家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所說的「創造傳統」(Invention of Tradition)。這群猶太人後來在一九四八年建國的疆界、使用的語言或國籍,都是被「創造」出來的,完全不是古代的那個以色列。而且,如果沒有一九一七年英國外交部長貝爾福的推波助瀾,單憑猶太復國主義思想,是不可能讓以色列建國的。

一次大戰結束後,哈希姆家族沒有如願建立阿拉伯王國,反倒是《貝爾福宣言》讓越來越多的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移入哈希姆家族的阿拉伯王國範圍內。對此,家族代表費薩爾在一九一九年初曾與當時猶太復國運動領導者魏茨曼協商,大意是「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將和平相處,雙方擁有平等的地位與權利。同時,一切糾紛都由英國裁決。」從這樣的協商結果可看出,費薩爾不認為猶太復國主義是阿拉伯人的威脅;猶太人要進入巴勒斯坦,只要經過哈希姆家族這一關,談妥條件,移居巴勒斯坦就不成問題。至於由英國人來裁決阿猶糾紛,並不是費薩爾要出賣阿拉伯人,而是費薩爾深刻瞭解到當時英國在西亞地區的影響力。這也顯示了,實際上哈希姆家族是沒有主導權的,一切都是英國說了算。

西方壓力下的伊拉克與巴勒斯坦

一九二二年,戰後成立的國際超然組織——國際聯盟,將伊拉克與巴勒斯坦委任英國託管,而敘利亞與黎巴嫩則給了法國。既然英法在戰爭期間已有協議要切割阿拉伯世界,一九二○年時也已各自進行軍事占領,故一九二二年的「委任託管」只是「先上車後補票」而已。而一戰後英國成為西亞地區霸權,但往後許多的作為都是假合法之名行霸道之實,越來越「顧人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