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上下册不分售)(李怡)epub,azw3

失敗者回憶錄
失敗者回憶錄

失敗者回憶錄(上下册)epub,azw3电子书下载。當代最重要的知識份子李怡,披露”軟弱”的自省之書。述說未竟之業的失敗,也嘆服年輕港人的勇武。紙頁間滿是對故土的自咎悲觀、理想破滅後的失落。即便如此,他仍以勇氣為題,為後繼者留下永恆的希望之光。

他生於中國、熱愛中國、移情台灣香港,最後其實還是死憂於中國。他在晚年以「失敗者回憶錄」為題寫自傳,為未來的香港人存紀錄、敲警鐘,其時代之雲天壯濶,人事之湖海險奇,足以為香港史不為人所知的珍鑑。他自慨「失敗」,自憐於一個枉費心力的華人自由派知識分子的一生,但他的一生並不失敗,失敗的只是魯迅論定的中國人,以及其土壤的文化中國。

李怡出生於中國廣東,在香港長大。他從小就對政治感興趣,並在大學期間加入了左派的學生組織。在1960年代,李怡擔任了《七十年代》雜誌的編輯,該雜誌是香港左派的重要聲音。

在1970年代,李怡開始對共產主義產生懷疑。他認為,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的實踐中遭到了嚴重扭曲。在1980年代,李怡離開了左派陣營,成為了一名獨立的知識分子。

在1990年代,李怡成為了香港著名的評論家和專欄作家。他一直堅持言論自由和民主,並批評香港政府的管治。在2010年代,李怡成為了香港民主運動的積極參與者。

《失敗者回憶錄》是一部具有重要歷史和文學價值的作品。該書提供了一個了解香港歷史和政治的寶貴視角,也反映了李怡一生的思想和追求。

书名: 失敗者回憶錄
作者: 李怡
格式: AZW3, EPUB

親臨困境

現在的人,或者沒有經歷過一九七○年的時代,又或者已經忘卻了。那時候,香港是反共勢力的天下,左派自成一個特定的小圈子。香港的報業、出版業、電影業,左右派界線分明。左,就是親中共力量;右,就是親台灣國民黨力量。文化界絕對是右派占優勢。商界則是英資企業占壓倒地位,港資在上升中,中資與台資都不成氣候。

當時的報紙,報頭大都以「中華民國」記年,若以公元記年的,則不管塗上什麼中立色彩,即使以港聞為主、迴避國共意識形態的對立,也仍然被認為是左派。每年十‧一,掛五星旗建牌樓的不多,倒是雙十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則滿街滿巷。左派學校出身的年輕人,很難進入香港的主流體制,他們入大學、讀師範都很難,更不用說考公務員了。在一九六七年左派暴動之後,社會的一般商戶,也排斥左派學校畢業生,左派工人進工廠,也要隱瞞他的左派工會會員的身分。

左派的單純時期

左派特定的小圈子自成一角,工資低,但住宿與三餐不愁,看病就去工聯會的診所。學校老師,工會會員,中資機構員工,大部分都懷有理想,信賴中共領導的國家,信賴和服從領導,作風正派。我在左派的香島中學讀初高中,受到幾個老師的熏陶和啟蒙,我至今仍然懷念他們。左派新聞界人才雲集,《大公報》十大才子[1],人人學貫中西,筆鋒銳利,評論、副刊文章都具可讀性,我從中吸取養分不少。而我在二十歲時首次向《文匯報》的「文藝周刊」投稿,當時的文藝版主編是從《大公報》借調的羅孚,他大量取用我這個初生之犢的投稿,使我從此涉足左派文壇。

對於香港主流社會來說,左派圈子是另類。中共建政後,二十年來大量的大陸人流入香港,在英國人設立的公平法律下各顯神通、爭名逐利、向上流動。左派並不參與這種競逐,但許多人心中都覺得背後有祖國作靠山,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社會上的人或許看不起我們,但我們自己是看得起自己的。

我至今仍然認為,當時香港的左派就其整體來說,都是善良的、單純的人,即使參加一九六七年的暴動,也是出自對祖國的忠誠和信任。但他們的祖國卻並不單純,領導人所宣傳的和他們的實際施政是兩回事。

倒行逆施的荒謬

從中共建政之初的鬥地主,到肅反、反右、大躍進、大飢荒、反右傾、大逃港,到全面反傳統、反常識,反社會基本道德的文革,每一次運動,每一次發生讓香港左派陣營內產生對祖國疑惑的事件,就會由港澳工委派人到各愛國團體去宣講形勢,在員工聽到他們自己願意知道、並感覺是「合理」的解釋之後,再通過「學習」,就解除疑惑,「統一」思想啦!只是,如果不僅是從非左派傳媒和香港社會流傳所得的消息,而是有親屬家人甚而自身遭遇摻雜其中,那麼實際的困境就不是大道理可以釋除了。

我坐在出境大堂的椅子上,想到自己過去為中共政權辯解,而現在當困境臨到自己身上,我無法為不僅不合理、而且是荒謬已極的倒行逆施作任何辯解。我以前做的事,是不是錯了?以後,如果還有機會「以後」的話,我要怎麼做?我可以怎麼做?我有個人自由發揮的空間嗎?

反常人的清醒時刻 文革傷痛

三個多月後,我收到麗儀的來信,簡單寫著:「你好久沒有回來了,收信後的星期六回家吧。」我反覆讀著這一行生命中最珍貴的字。這意味她已過關。我沒有考慮會不會還要我到原籍報戶口的事。我太想念、太渴望見到、太想知道她的現況了。回原籍這樣的事還顧得上嗎?

週六我回深圳家。這次公安局沒有叫我回原籍報到,看來荒謬的規定取消,一切又回復原樣了。

麗儀沒有說什麼話。晚上,她凝重地對我說:「如果下次再去香港,我不會回來了。」這句話,意味著她的徹底改變。

愛國愛黨的非常人

本來這是正常人都會做的選擇。但愛國愛黨的人不是正常人,他們是非常人,實際上可能是反常人。在一九四九年以後,絕大部分在大陸生活的人,到了香港都不會回去。更有川流不息的大陸人通過各種合法非法的方式,千方百計要到香港來。可是,麗儀自從一九五四年到廣州升學,後來到廣東寶安縣觀瀾教書,再從觀瀾調到深圳,十多年來幾乎每年寒暑假都獲批准來香港,而她也每次都在開學前回去。每次回去都與我依依不捨。我父親和許多朋友都說可以在香港給她找到工作,她一直拒絕,因為祖國培養她,要服從組織分配,她不想做「外流分子」沾上人生「污點」。她不是正常人。我沒有勉強她,所以我也不是正常人。

直到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學校停課,接著復課鬧革命,學校成立革命委員會,然後是軍管,由不懂教育甚至文化水平很低的軍人當革委會主任,即學校領導。麗儀作為物理課教師,被指派去上政治課,上唱歌跳舞的革命文藝的課。在非正常環境中,學校也沒有了寒暑假,申請去香港是想都不要想了。

晚上,她告訴我不久前患了肺病,還吐了血。叫我下週買些治肺病的口服藥給她。

當晚,以至此後相當長時間,她都沒有跟我講那三個月受審查的經過,她不願碰這傷口。但我感覺她像是清醒過來那樣意志堅定。九歲的女兒那三個月照顧媽媽,幫她拿飯,倒水,洗衣,她也因為「特務爸爸」而受到同學欺凌、毆打。幾十年之後,女兒才跟我說起那幾個月的細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