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之興亡,必有經濟|自由市場何以變成恐怖情人?
以為它能許我們財富,迎來的卻是週期性的市場失靈。
邁入經濟發展的新世紀,正是時候重新認識自由市場。
距今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美國政府兩度緊急干預市場,自由市場的概念遭遇嚴重考驗。曾獲頒麥克阿瑟「天才獎」的雅各.索爾,深入淺出地梳理出我們如何走到這個當前危機,以及如何通過回顧自由市場思想的千年歷史來找到出路。
與主流的認知相背,早期的市場理論家認為國家在建立和維護自由市場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到了18世紀,思想家們主張在沒有國家干預的情況下實踐自由市場,從而形成了一種意識形態,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不斷成長茁壯。
從古羅馬到21世紀、從西塞羅(Cicero)到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雅各·索爾追蹤了自由市場的思想演變,主張我們必須回到自由市場思想的起源,才能真正理解它,並制定新的經濟概念來應對當今的挑戰。
雅各.索爾的《自由與干預:搞好經濟就手握權力,借鏡自由市場的歷史、擘劃經濟的未來》並非一本簡單的經濟學教科書,而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歷史敘事。作者巧妙地將自由市場的理念置於歷史的長河之中,從古老的商業實踐到現代的金融危機,抽絲剝繭地呈現了「自由」與「干預」這兩種力量如何在經濟發展中相互作用、彼此角力。
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其並非簡單地站隊於自由市場或政府干預的任何一方,而是以一種更為宏觀和歷史的視角,審視這兩種理念的演變及其在不同時期的影響。索爾並沒有給出一個一勞永逸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思考,在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下,何種程度的自由與干預才能真正促進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福祉。
透過對歷史上重要經濟思想和事件的回顧,例如重商主義的興起、古典自由主義的發展、以及凱因斯主義的出現,本書清晰地展現了經濟思想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調整和演進的過程。這也提醒我們,當前我們所面臨的經濟挑戰,或許也能從歷史的經驗中汲取智慧。
《自由與干預》並非僅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試圖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啟示。在當前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重新審視自由市場的歷史,理解政府干預的必要性與局限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書鼓勵讀者超越簡單的意識形態之爭,以更務實和具體的態度,思考如何在自由與干預之間找到一個更優的平衡點,從而擘劃更穩健和可持續的經濟未來。
總體而言,《自由與干預》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書籍。它不僅適合對經濟學歷史感興趣的讀者,也推薦給所有希望理解當前經濟挑戰,並思考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人們。本書提醒我們,經濟的發展從來不是單純的自由放任或完全的計劃控制,而是在這兩者之間不斷尋找動態平衡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