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與判斷(漢娜·鄂蘭)mobi,azw3

漢娜·鄂蘭的《責任與判斷》mobi,azw3是由她的學生傑若米·柯恩編纂成書的論文合集。這些論文,除了〈小岩城事件的反思〉發表於一九五九年之外,其餘的皆寫成於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七五年之間,其中〈若干道德哲學問題〉是鄂蘭在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六年分別在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現改成紐約新大學)與芝加哥大學的授課講稿,由柯恩編輯成論文形式,是鄂蘭去世後出版的文章。在這一段寫作的時期,鄂蘭正發展她的判斷理論,因此這些論文表達了她晚年發展該理論的問題意識,以及思辨的心路歷程。鄂蘭為文一向關注現實的政治與道德的重大議題,文章的肌理揉合了冷靜之概念分析與思辨的熱情,因而帶有相當大的思想激勵。這本論文合集亦呈現她的這種政治思辨的風格。

下载:《漢娜·鄂蘭的《責任與判斷》

從鄂蘭一生的思想生涯來看,促使她晚年發展判斷理論的重要事件乃是一九六一年的艾希曼(Adolf Eichmann)在耶路撒冷的審判。艾希曼是納粹SS(黨衛軍)的高級將領,曾負責猶太人之「終決方案」(Final Solution)的策劃與執行。戰後被聯軍判為一級戰犯,但逃脫聯軍的捉捕,潛逃至阿根廷,後被以色列的特工逮捕,於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一日,被引渡並公開審判。這一年,《紐約客》雜誌社指派鄂蘭前往耶路撒冷,聆聽整個審判過程,並為文記實。一九六三年,鄂蘭將此記實擴充成書,出版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此書的許多解釋觀點及其政治與道德的論斷遭致輿論的抨擊,特別是她的猶太同胞的批判。在該書諸多的爭議中,最常引發學院內外討論的論證主題有二:一是,對於艾希曼的罪行,鄂蘭提出了「罪惡的浮淺性」(the banality of evil,或譯「罪惡的平庸性」),並以「思維的匱乏」(thoughtless)解釋艾希曼犯下罪行的因素;二是,公民在極權政體下的政治抵抗,以及公民的責任的承擔。

鄂蘭對艾希曼的罪行,提出了「罪惡的浮淺性」的解釋,這個觀點跟她在一九五八年的《極權主義之根源》所提出的「根本性或絕對性之惡」(Radical or absolute evil)的解釋似是互不相容。這個矛盾引發的爭議在於,像艾希曼這樣一位,如鄂蘭所描述的,個性平庸、思想愚鈍、語言說辭陳腔濫調的納粹將領如何可能犯下「根本或絕對之惡」?對此議題,鄂蘭並未為文解釋。但這個議題自一九八九年之後,因盧安達與波西尼亞,以及二〇〇一年的恐怖主義事件,激發了政治學者探究政治之惡的興趣。

艾希曼的「罪惡的浮淺性」的解釋牽涉了公民責任的議題。在鄂蘭晚年政治思想的發展脈絡中,公民責任跟判斷與決斷相關。《責任與判斷》的各篇文章交織了這些議題的理論反思與論斷。

艾希曼的審判讓鄂蘭重新思辨縈繞她心思的一項基本關懷:戰後的德國政府與公民如何面對納粹政體犯下的巨大罪行,而得以跟這個慘痛的過去復合?同樣地,慘遭這個政體殘害、屠殺的猶太民族如何弭平這個苦難帶來的傷痕與怨恨.

下载:《漢娜·鄂蘭的《責任與判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