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mobi,azw3电子书。宗教學者、公共知識份子雷薩˙阿斯蘭最新力作,從多元信仰視野出發,跨越宗教藩籬,尋找共同語言,深刻叩問:人追尋的是「神」,還是神聖版的自己?眾神的歷史,是否就是我們人類的故事?人類又該如何超越偏見迷思,踏上更豐盛的精神旅程?
在本書中,阿斯蘭展現了全球化時代、多元信仰的寬廣視野,帶領讀者走上一趟從古到今的大旅程,從薩滿的洞穴到城市的教堂,從戰火中的耶路撒冷到大爆炸的宇宙。他從人類天性出發去探討,卻不走向虛無,而是啟發讀者:信仰是一種選擇——你可以做出選擇,你不必懼怕神。
书名: 造神: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
作者: 雷薩・阿斯蘭
格式: AZW3
萬獸之主
這名布勒伊神父認為他在沃爾普岩洞群中看到的神祇,是一位宗教學者已經認識了許多年的神。祂是一位古老的神,或許是最早被設想出來的神之一,人們相信祂是動物的主宰、森林的統治與守衛者。人們可向祂祈禱,求祂引導獵人找到獵物;萬一祂的怒火被點燃,使得動物消失,人們也可以用獻祭來安撫祂。所有動物的靈魂都歸於祂;只有祂有力量將獸群釋放到野外,在動物被獵殺之後,也只有祂能收回動物的靈魂。祂是萬獸之主。[1]
這位萬獸之主不僅是宗教史上最古老,也是最廣為流傳的神祇之一。全世界各地都有某種版本的萬獸之主──從歐亞大陸到北美洲到中美洲,都可見其蹤影。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底的美索不達米亞的石器上,也出現過祂的形象。大約在公元前三四五○年,早在法老仍尚未出現之前,古埃及人便打造出一把象牙燧石刀,刀柄上雕刻有象徵萬獸之主的人物,雙手各抓住一頭獅子。在印度河流域,萬獸之主被認為是祅教(Zoroastrian1)的神祇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2)以及印度教的神祇濕婆(Shiva3),特別是濕婆化身為帕蘇帕提(Pashupati),亦即「所有動物之主」(Lord of All Animals)的時候。巴比倫的《吉爾伽美什史詩》(Epic of Gilgamesh)是世界上最早寫成文字記載的神話,史詩主角安奇都(Enkidu)便是萬獸之主的形象;希臘神話中的赫米斯(Hermes)4,和人身羊足、號稱自然界之神的潘神(Pan)也是。
甚至連希伯來人的上帝耶和華偶爾都會在《聖經》中被奉為萬獸之主。〈約伯記〉描述耶和華誇言祂有能力能放任野驢自由,使鴕鳥把蛋留在地上讓人類收集,以及命令野牛被繩索套住並聽從人類命令去耕犁山谷(請參閱〈約伯記〉第三十九章)。在現代世界,某些信奉威卡教(Wicca5)和新異教的人把萬獸之主當作「長了角的神」(Horned God)來崇拜,此乃凱爾特神話(Celtic mythology6)中的一種神話生物。
……
不妨將神想像成一道光線,它穿過棱鏡,折射出無數的顏色。各個顏色看似不同,但實際上它們是相同的。它們具有相同的本質。它們具有相同的來源。因此,表面上看似分離且不同的事物,實際上是一個單一的實體,而那個實體便是我們所謂的神。[3]
基本上這就是我們的史前祖先所相信的。他們的原始泛靈論是基於這種觀念,認為萬物(無論有沒有生命)皆共有一種單一的本質:或許可以說是一個單一的靈魂。同一種信念使得遠古美索不達米亞人早在他們開始將大自然的各種元素轉變成個別且有位格的眾神之前,就開始神化自然元素。它也是早期埃及信仰的核心,埃及人相信世間存在神聖的原力(divine force),這個力量自我體現為眾神與人類。希臘哲學家提到「一神」,作為指導一切創造的單一且統一的原則時,指的也是它。所有這些信仰體系皆可視為以不同方式表達泛神論對神的概念,即神是萬物的總和。
我是透過蘇菲主義而領悟泛神論的。但幾乎所有的宗教傳統中都能找到相同的信念。泛神論存在於印度教,既存在於《吠陀》,也存在於《奧義書》,特別是在吠陀哲學的傳統中,認為唯有梵天(Brahman,亦即「絕對實體」〔Absolute Reality〕)真實無妄,其餘皆為幻覺:「無物非神,神即一切。」它也存在佛教教理中,世界及世間萬事萬物皆是佛陀的示現:所有現象都存在於一體的實相之中。偉大的道元禪師(Dogen Zenji,公元一二○○年到一二五三年)曾說:「眾生皆是佛性。」這種觀念也深植於道教,認為神聖的道(divine principle)是所有存在的基礎。公元前第四世紀的中國哲學家莊子寫道:「(道)無所不在……(汝唯莫必,)無乎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