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自然學(10週年暢銷經典新版)(附epub)

經濟自然學(10週年暢銷經典新版)

所謂「經濟自然學」,就是以生物學界自然觀察的敘述方式來解讀經濟學原理,也就是將觀念用故事的敘述方式呈現,並在日常生活中活用落實。

最有趣的經濟學不會出現在課堂上或難解的方程式中,而是出現在真實世界裡——在電影院、在你車上,有時也在街上。從一九八○年代開始,獲獎無數的經濟學家羅伯.法蘭克就開始要求他的學生,針對日常生活所遇見的有趣事件與行為模式提出問題,並用經濟學原理加以解釋。他們的問題,以及讓人瞠目結舌的答案,顯示出經濟學原理確實在你我日常生活中運行。

作者在經濟學入門的課程裡,要求學生寫一篇短文,題目是:「運用經濟學單一(或多種)原理,針對你在日常生活中親身觀察到的有趣事件或行為模式,提出問題與解答。」並規定:「篇幅以五百字為限,因為許多優秀的論文字數還要少得多。文章裡不能充斥複雜的術語,你要想像自己是跟一堂經濟學都沒上過的親友對話。最傑出的論文就是讓這種人也看得懂,也很少用到任何數學或圖表。」

《經濟自然學》展現出經濟學原理如何為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提供答案:
․為什麼女性模特兒就是賺得比男模特兒多?
․為何車上需要兒童安全座椅,飛機上就不用?
․為什麼是鯨,而不是雞,面臨絕種的危機?
․為什麼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大門還是有加鎖?
․為何有些汽車加油口設在左側,另一些在右側?
․為什麼冰箱通常只有冷藏室設有燈泡,而冷凍庫裡就沒有?
․為什麼男裝襯衣的鈕扣釘於衣服右邊,而女裝則釘在左邊?

本書形式有如經濟學小品,提問觀點多元又像是經濟學的「十萬個為什麼」,很適合初學者將所學的各類知識運用在生活當中觀察,從而分析思考人類社會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在經濟學原理及框架下,獲得清晰的邏輯辯證,掙脫總想找到標準答案的桎梏,發掘獨立思考的其他解,激盪互搏對萬事萬物的不同解讀。

方的牛奶盒與圓的飲料罐
產品設計經濟學

每項產品為什麼會以目前的形態問世?要完整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不引用成本—效益原則。前面提過,提款機全都有盲人點字按鍵,連免下車機型也不例外,相關的解釋也與成本—效益原則有關。因為生產者製造兩種不同按鍵的成本,高於預估可獲得的利益。

一般而言,除非產品價值(也就是效益)的提高足以彌補成本的增加而有餘,否則生產者不會有意願增添某項產品特質。幾乎所有產品的設計都是一種取捨,一方面希望提供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特性,但另一方面也得兼顧價格的合理,才具有競爭力。

由汽車款式的演變,最能看出這種取捨關係。一九六一年春季我念高一時,買了生平第一輛車子。當時分類廣告刊出的資訊是:「一九五五年龐迪亞克(Pontiac)雙門Chieftain、V8、收音機、暖氣、換檔桿,三百七十五美元,可議價。」今天所有車子都裝設暖氣,但一九五五年還是選項配備。我那時住佛羅里達州南部,很多車子都沒暖氣,不過碰上冬季特別冷的幾天,裝了暖氣還是不錯的。只不過當時所得水準比現在低很多,不少購車者寧願放棄這一配備,買較便宜的車子,所以車廠如果只生產附暖氣的車款,就可能會給競爭對手以未附暖氣的便宜車搶走顧客。

然而隨著所得提高,為了省點錢而忍受酷寒的消費者逐漸減少。一旦未附暖氣車款的需求降到某個程度,車商就不願意再展示這類車。當然你還是可以用較高的價格,訂製這種車子,但顯然不會有人笨到這麼做。因而到最後,沒暖氣的車子就此在市場消失。

我的龐迪亞克V8引擎車在一九五五年算流行的車款,另一種也很普遍的選擇是六汽缸引擎。V8的優點是加速明顯優於六汽缸,但除了價格較高外,也較為耗油,只不過那時候油價低廉,所以這項成本相當有限。

接下來是一九七○年代中東石油禁運,以致油價在一九七三年中由每加侖○・三八美元暴漲到○・五二美元。一九七九年發生二次石油危機,造成油價於一九八○年飆漲到一・一九美元。隨著油價大幅上漲,許多消費者覺得V8優越的加速性能已不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因此這種車型就此消失。不過當時六汽缸引擎還是很普遍,而一九七○年代美國少見的四汽缸汽車也趁勢迅速崛起。

但一九八○年代初期油價又趨穩定,而且和其他商品比較的相對價格還開始下降。一九九九年一加侖汽油為一・四美元,但如按實質價格計算,甚至還低於一九七三年中○・三八美元的水準(也就是說,一九九九年的一・四美元能買到的東西,要比一九七三年的○・三八美元來得少)。因此大引擎汽車在一九九○年代又開始風行起來。

隨著近年來油價再度飆升,我們又看到一九七○年代的趨勢重現。早在油價於二○○五年漲到一加侖三美元之前,福特(Ford)就已停產最大型運動休旅車Excursion──每加侖跑十英里,重量七千五百磅。由於目前油電混合車需求殷切,經銷商常以高於定價出售。

上述種種的演變,一言以蔽之,就是產品特性的設計取決於成本—效益原則。在這項原則下,採取任何行動的前提,就是相關的利益至少得等於成本。因此產品要添加某項特性,除非其效益(即消費者願意多付的金額)等於成本(即生產者須多付的成本)。

這一原則也適用於汽車變速器的演變。我那輛一九五五年龐迪亞克的手排檔為三段變速,在當時為標準格式,而我今天開的手排車卻有六段變速。其實一九五五年車廠要製造六段變速排檔亦非難事,為什麼沒這麼做?

經濟自然學(10週年暢銷經典新版)epub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