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反日?:中日對立五百年的深層結構mobi,azw3

中國為何反日?:中日對立五百年的深層結構
中國為何反日?:中日對立五百年的深層結構

中國為何反日?:中日對立五百年的深層結構mobi,azw3就近年的中國「反日」運動來看,其原因形形色色,而這些事件不僅使中日對立加劇,就連東亞局勢也受到極大影響。但是,中國究竟為何「反日」?為了探究中國「反日」的深層結構,《中國為何反日?》一書記述了十六至二十世紀的中國與日本包括「社會體系」、「經濟運作」與「對外態度」在內的整個歷史,並通過中日比較進行細膩的脈絡分析。

德川吉宗和康熙是日中同期出現的稀世明君,經常被人相提並論。然而,若以十八世紀初的時間軸相比較,則可以發現兩人所處的環境大不相同。

正如德川吉宗有「米將軍」之稱一般,在通貨緊縮、景氣不振的情況下,尤其為想方設法穩定米價而陷入苦戰。從管制流通到貨幣改革,採取了各種可以想到的措施。

下载:《中國為何反日?:中日對立五百年的深層結構mobi,azw3》

康熙帝也的確在治世前半的十七世紀後半為通貨緊縮所苦,但並沒有實施什麼明顯的經濟政策。若硬要說,貿易解禁可以算是一個政策。然而,德川吉宗陷入苦戰的時期相當於康熙帝在位的後半期,此時中國的景氣已經恢復。這個不同顯示出了日本和中國整體的差異,也因此在之後走上不同的道路。

如上所述,一六六◯年之後,日本的銀礦乾涸,無法出口中國。康熙的「穀賤」和通貨緊縮雖然是清朝政權因政治禁止貿易所產生的結果,但日本停止供應白銀的經濟情況也可視為是一大要因。日中貿易在不久之後,銅就成為日本新的最主要出口品,繼續供應中國的需要,但已經找不回過去那種活絡的景象。

雖然如此,廢除禁令重新開始貿易之後,中國脫離了不景氣。不僅僅是脫離了不景氣,甚至迎來了空前的景氣盛況。這代表中國找到了取代日本供應白銀的對象,那就是西洋諸國。

重新開始貿易之後約半世紀的時間,一直到十八世紀中為止,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對象是東南亞和印度。例如暹羅(今泰國),進口米穀、出口手工業製品,進行貿易,光是中國當時第一大港的廣州,貿易量就高達三萬五千噸。從印度則是進口南京木棉的原料棉花,出口砂糖。無疑的,主要從事貿易的是海上的中國商人。

以英國為首的西洋諸國貿易商人,在十七世紀終左右來到廣州,開始正式經營貿易。一七◯◯年,他們採購的商品量僅不到五百噸,根本無法與暹羅相提並論。然而,進入十八世紀後半,採購大規模增加,一七七◯年達到二萬噸,增加了四十倍。採購的商品主要還是蠶絲、陶瓷器等中國的特產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茶葉。隨著產業革命的發展,英國發展出喝茶的習慣,開始消費大量的茶葉。然而,由於西洋諸國並不像東南亞,沒有中國需要的物品,因此只能用白銀交換。

就算如此,這時候的西洋諸國還不是特別受到矚目。直到一七八四年,英國實施《折抵法案》(Commutation Act),才突然躍居上位。至今為止百分之一百以上的茶葉進口稅率,一下子降到了十分之一,這使得英國的茶葉採購量暴增。英國主要的出口商品是毛織物,但在中國幾乎賣不出去,因此有大量的白銀作為購買茶葉的代價,流入中國。

…………

下载:《中國為何反日?:中日對立五百年的深層結構mobi,azw3》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