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了吗:《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kindle版下载

《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汉学家史景迁的一部研究曹寅与康熙皇帝关系的严肃作品。清朝的江南织造,除了为皇家办理事务,还承担着重要的耳目工作。做江南织造的人,都是内务府派的,是皇家的私人代表。明清时期江南富裕,是全国财政重心,同时,满清入关后,江南又是抗清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所以不能不重视。尤其是在康熙朝,江南织造被赋予更大的权力,拥有了关防印信,事实上与地方大员平起平坐。而且,康熙一改过去织造三年一换的规矩,而是“不必限年”,同时还赋予江南织造“专折密奏”的权力,可见对这一职务的重视。

告密似乎一直是中国的“国粹”。大概是应为中国几千年的专制,天下是皇帝的天下,皇帝就是最大,下面的都是奴才。依靠独裁与专制统治,就没有法治手段的生存空间,所以都是在法外进行。同时皇帝也不可能信任他的官员,因为他会本能地觉得官员系统对于独裁权力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而像包衣这样的人,依附于皇帝,是皇帝的化身,就派上了用场。

在康熙一朝,做过江南织造的曹家和李家,给康熙上过几百道密折,内容无所不有,但关于织造本身的事务反而很少,这也说明,当时的织造府的功能,已经是一个皇帝外派的秘密监督机构了。

现在何尝不是这样呢?都说大清亡了,大清真亡了吗?

本书摘录:

曹寅作为一个受雇于内务府和銮仪卫的包衣在北京生活了十五年。当职的时候,他像满人那样地生活和工作:在皇室的行列中效劳,并在长城外皇帝的狩猎活动中骑马射箭。但是退班之后,他又是广阔的汉人朋友圈子中的一员,他们在真正的文人传统中一起写诗、漫步乡间。

这些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似乎根本没有使曹寅感到烦恼。非但没有在效忠于满人和汉人的生活方式之间被撕裂,相反他却使两者和谐起来:他在游猎和漫步的时候写作诗歌。朋友们也通过称赞他在尚武和审美这两个世界中取得的成就来回应他。那些1679年去北京参加“博学鸿儒”特科考试的年辈稍长的汉族学者,有很多成了曹寅的朋友,他们可能被他的年轻或天才所吸引,也可能是被他父亲的钱财所吸引,因为曹家在京城有着一处很奢华的居所。

1684年曹寅父亲曹玺的去世并未对他的事业或生活的方式带来直接的改变。并且因为曹寅那个巧妙的想法——通过当时那些最主要的文人画家的帮助,发行纪念集使对他父亲的记忆永存——的确提高了他在文学上的声誉。曹寅的努力得到了令人满意


史景迁.曹寅与康熙(Kindle位置667-676).世纪出版集团.Kindle版本.

kindle版下载地址 :《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