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鯊魚游泳:深入倫敦金融圈的秘境旅程epub,azw3

與鯊魚游泳:深入倫敦金融圈的秘境旅程
與鯊魚游泳:深入倫敦金融圈的秘境旅程

與鯊魚游泳:深入倫敦金融圈的秘境旅程epub,azw3电子书下载。經濟學家也不知道的倫敦金融圈實況──是「大到不能倒」?還是根本「大到不該有」?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金融危機?更重要的是,危機會不會再次爆發?

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記者、最深入的人類學式調查,好鬥成性投資銀行家、頂尖避險基金經理人、有如掠食動物的交易員……超過200位金融菁英打破緘默原則,首度現身說法!

《與鯊魚游泳:深入倫敦金融圈的秘境旅程》是荷蘭記者裘里斯·盧彥戴克(Joris Luyendijk)所著的一本非虛構作品,於2015年出版。該書講述了作者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受《衛報》委託,深入倫敦金融圈進行的調查。作者通過採訪超過200位金融業人士,揭露了倫敦金融圈的內幕和真相。

作者在書中指出,倫敦金融圈是一個極其複雜和神秘的領域,外人很難了解其運作方式。金融業人士們大多是精英出身,擁有高學歷和優秀的社交能力。他們的工作壓力很大,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並承擔巨大的風險。

作者還發現,倫敦金融圈的文化是一種極度競爭和功利主義的文化。金融業人士們往往將金錢和權力視為最重要的目標,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這種文化導致了倫敦金融圈的內部腐敗和道德淪喪。

书名: 與鯊魚游泳:深入倫敦金融圈的秘境旅程
作者: 裘里斯.盧彥戴克
格式: AZW3, EPUB

當撲殺發生時

「很難想像消息可以傳得這麼快!恐慌的海嘯席捲交易廳,當電話響起,大家立刻就知道了。我們會用最無害的口氣說,『嗨,你可以到二十樓來一下嗎?』不過他們心裡有數,你不會無緣無故接到人資的電話。常常,我們打電話過去時,對方會不見蹤影。我們必須個別通知,只要我們還沒做到這點,他們就還不不算正式的有「資遣之虞」。所以他們故意不待在座位上,不接電話,當他們真的現身,都是一臉憂慮。有些人一接到「電話」,就帶著打包好的個人物品前來;大家崩潰哭泣,或者大吼大叫,不然就是似乎真的很迷惑。在我們談話之後,通常在五分鐘之內,他們就會被保全人員帶出大樓。特別是那些能接觸到敏感資料的銀行員工;他們被禁止碰觸辦公桌、手機。我們逮到過有人設法把檔案存進USB隨身碟,或者寄機密資料到私人電子信箱。『現在他們在處理我了。』很多人在走出去的路上會這麼說,但這並不明智,更何況,這會讓你背上污名,還不如說你要去做更好的工作了。」

那是秋天常見的和煦夜晚,坐在外面還很舒服,熟門熟路地看了酒單之後,這位員工關係主管點了一杯上布阿圖的蘇維儂白葡萄酒,她年近三十,在一家銀行的人力資源部工作了幾年。她解釋,在二十樓談話的前五分鐘,很多人不跟她握手,也不看她。「對著人力資源部某個你不認識的人發怒,會比對著自己效力了好多年的主管容易一些。主管通常也會加入這項行動,但卻會把所有事都怪到人資頭上。主管真的很厭惡這項工作。開準備會議時,經常不來,你可以想像那有多惱人嗎?我們應該要針對情境做角色扮演的演練,確認名單,討論可能會很棘手的個案。即便他們參加過準備會議,一旦在面談現場,他們又會把演練的內容忘得一乾二淨,直接跟對方說:『是這樣的,你要被資遣了。現在,換她跟你說。』」

通常大家會因為過於困惑而聽不進任何事,有時她會通知對方,說他是被調派到銀行的其他單位。「當幾天之後再次會面,大家經常不記得前次談話內容。第二次會面我們會談到調職安排、新職務或是資遣費─如果不是職務調派的話。有人很沉著,有人非常憤怒。他們通常有備而來,花很多時間Google資料,找出一些不太正確的法律立場。當有人被資遣,就會跟錢有關。法律規定我們必須依工作年資支付,每年達四百英鎊,除非對方的年資不滿兩年,那就領不到錢。在英國,我們通常會給更多,交換條件是,你必須簽署文件同意不會提出訴訟。」這是某種形式的脅迫,我們稱之為「強制資遣」。她啜了口酒繼續說,「美國的主管覺得這很費事,在美國要開除人容易多了。」

……

宇宙之王

「大交易是一段沒完沒了的旅程,而你跟同在這個交易中的客戶、銀行裡的其他同事,發展出戰友情誼⋯⋯你從客戶著手,你的團隊看起來很老實,圓滑地進行推銷遊說。接著就是談判、壓力、差旅、連夜會議,而你又破戒抽菸⋯⋯幾個月後,你們共處一室二十四小時之久。你的襯衫釦子解開了,臭氣沖天,你投入跟律師那難以避免最後關頭的協商,一直一直持續不斷⋯⋯你嘆氣。若要說,這一切就是真實、骯髒、很男性化的工作。這一役說起來就是:『你記得客戶這樣說,而你那樣說⋯⋯?』」

這是一位前任董事總經理為我解說,一個企業要在證券交易市場掛牌的過程。他曾是典型的「宇宙之王」型的銀行人士,直到他得了憂鬱症退出這工作。讓我驚訝的是,這種型的銀行人士對於這稱號都甘之如飴,即便那是湯姆.沃夫(Tom Wolfe)在《浮華的篝火》(Bonfire of the Vanities)1中,用來挖苦八○年代在華爾街大撈數百萬美元的一名自信滿滿野心勃勃的年輕人的話。許多宇宙之王型的銀行人士似乎不知道他們這綽號的出處,他們也不在乎。不管那是文雅或嘲諷。

那是說,每次聽他們形容自己的工作我都不禁有種熟悉感,甚至是親切感。至少一開始是如此。「做一筆交易就像想辦法得分一樣。」這位前任職稱為董事總經理的交易撮合者說,「或說也許像記者挖到新聞一樣,」大家都很認真地形容做成一筆交易,就像是「性高潮」或「像吸了毒」。「那一天你走進銀行知道慶賀的電子郵件已經傳開說著:『各位,某某事幹得好』,那感覺真棒。大家在走廊上把你攔下,電子郵件湧進來。你就像站在世界的巔峰。」

這個,我必須承認,確實很精確地描述我第一次「做」了《衛報》頭版新聞那天的心情。那種驕傲與得意的感覺非常強烈;本來無視我存在的同事,突然都想起我是誰了。

如果中立者談起他們的工作像是每日智力考驗與「只不過就是個工作」,宇宙之王說起來則比較像是處在危急關頭。他們在辦公室的角色樣貌,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與自我價值之感,而他們把工作看成能夠證明自己的競爭或比賽。

深具競爭性,他們很明顯樂在其中,而且似乎喜愛廝殺大戰。「盡力工作,盡情玩樂」是他們的格言,而且他們經常在言論中用戰鬥性的語言:「如果你要在這裡出頭,你必須要有侵略性,準備好時時驅策自己再向前一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