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epub,azw3电子书。书中运用文本考古学的方法——即深入分析研究历史文献产生和流传、改造的历史,力图恢复文献本身的面貌,还原文献作者原本的真实意图及被篡改的经过,在个别案例中甚至建立起一个文献不断被后人改造的链条,揭穿了许多历史真象,如秦桧和蔡京的功过善恶、金人攻陷汴京的隐曲等。
通过细密的文献考证,作者证明了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与李心传《道命录》等史家著作的可信度,同时使朱熹及其后来道学家对历史文献大做手脚的事实浮出水面,拨云见日,令人耳目一新,使人们对11-12世纪那段宋代历史产生颠覆性的认识。本书极具史学方法论上的意义,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意义,相信将对宋代思想史、宋代人物和宋代史学史的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蔡涵墨教授认为,南宋史学在道学思想的支配下,逐渐形成了一种“严妆”的历史叙述模式。这种模式以道学为审美标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道德化的评价,从而塑造出一种符合道学理想的历史图景。
在《历史的严妆》中,蔡涵墨教授对南宋史学中的多位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道学思想对其塑造的影响。例如,在《一个邪恶形象的塑造:秦桧与道学》一文中,蔡涵墨教授指出,秦桧在道学史家笔下被塑造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奸臣形象,这与道学对忠君爱国的强调有关。
南宋史学在道学思想的支配下,逐渐形成了一种“严妆”的历史叙述模式。道学思想对南宋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道德化的评价标准
- 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选择
- 历史叙述的结构和风格
- 道学思想对南宋史学的塑造,导致了历史叙述的片面性和失真。
书名: 历史的严妆(精)
作者: [美]蔡涵墨著
格式: azw3
北宋晚期的帝王道统
以现代的观点而言,秦桧碑记最值得注意的特色是他在第四部分使用了“道统”这个词汇。第四部分借由宣称下列几点,构成该文修辞的高潮:1.宋高宗继承了周文王的政治与文化遗产;2.这个遗产经由孔子传承;3.正如上天在逆境中保全孔子以确保这个遗产的传承,上天也保全宋高宗以保证儒家正统的延续,而“中兴”宋朝。当时有些人否定道统是由以上几点联合构成的,秦桧撰文主旨之一便是冲着这些人而来的。紧挨在“道统”之前的“盖”字本身或许有某种不确定的意思,但整个第四部分的行文脉络却暗指:“道统”的意义也许是新的、仍有争议且具弹性的,但是秦桧对自己提出的定义却没有任何的怀疑。
由于学界对于朱熹创造“道统”与1181年首度使用这个词汇没有异议,该段落特别引人注目,注265因为,秦桧碑记的重新面世挑战了这两种一般认可的主张。道统概念的增势与成长,是宋代儒学具有定义性意义的特征,也是接下来的中国儒学学说史的转机所在。注266而且,虽然早期对道统的学术研究强调这个概念的内在与哲学的层面,晚近著作则强调道统外在的、政治的维度,视为士人对抗帝国权威的工具。本文将指出秦桧的碑记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使这些论述更加丰富。尤其,我们致力于碑记的相关背景,发掘“道统”一词更早的用法,且回溯到北宋晚期;这个词汇、概念的“史前史”,在很多方面与秦桧以及复杂的南宋早期政治史纵横交错。
狄百瑞(Wm.Theodore de Bary)分析朱熹《中庸章句序》经典性的构思,精炼道统概念为三个要旨:1.古代圣王之政与学,在整个历史中非常不连贯;2.在传统失落的时期,异端邪说威胁并取代了“道”;3只有极少数卓越超群者能振兴“道”,与道相连,因而延续了道统。注267人们肯定会注意到秦桧的碑记包含了这三个要旨:高宗是极少数的卓越超群者,重新衔接古代圣王,碑记的其他要素也预示了日后的道统构想。例如,眼尖的读者会注意到秦桧直接引用四书:《论语·述而》第二十二章和《论语·子罕》第五章与《孟子·公孙丑》第二十一章等裨益日后道统结构的章节。注268源自《中庸》的一段文字引入了碑记的中心概念“纯”;《大学》的语句则提供了个人修身与理想国家秩序相互关系的准绳。
秦桧凸显“共治”概念及其落实,同样引人注目。秦桧在开章大胆宣称君王之道与儒者之道来自同样的源头,因此皇帝和士人的不同只在于彼此的位阶,如此提高士大夫地位的论点可能使读者感到诧异(高宗和秦桧身为士大夫意见的无情压制者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了)。然而,秦桧的修辞在北宋的新法辩论中有其根源。最近对宋代道学史的解说显示,士大夫持续不断为自身力争免受君主权威的努力,这不仅是道学运动,更是宋代历史的动力。1071年宋神宗与德高望重的政治家文彦博(1006-1097)的对话,经常被视为这种冲突的典型。当皇帝说精心拟定新法是为了便利百姓而不是士大夫的看法时,文彦博回应:“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也。”注269余英时根据朱熹的看法说明“共治”观与北宋道学先驱张载(1020-1077)及程颐政治哲学的关系。再者,朱熹在《孟子集注》的最后特别提到文彦博赠与程颢“明道先生”的谥号,并以程颐认同乃兄为孟子独一无二的继承者的一长段引文做为结论。注270正如南宋史所显露的,程颐的提法可说是最早宣称道统转移到个别学者的宣言。注271
如同Neskar精要的持论:“程颐其兄程颢所做的宣言是彻底而崭新的。”注272虽然狄百瑞所论成熟道统观的三要领中,第一与第二项的历史源自《孟子》而非常悠久;第三要素“卓越超群者”以及与前两项要素一体化而组成独特道统的典范,实是宋代逐渐成形的创新。起初,在宋初与中叶正道复兴的论述中,被皇帝拟人化的宋朝制度具有“卓越超群者”的意义。在此论述里,道统乃是自上古圣王传至宋朝皇帝。宋朝诸帝中,特别是建立官学的宋仁宗,被视为赓续了圣人之业。只要宋朝士人对帝国制度的活力以及制度的改革能力保有信心,这个通用的典范已经足够。但是新法的争议和派系斗争持续增长,削弱了对制度性的“卓越超群者”可以重新连结正道的信心,也为二程彻底而崭新的宣言创造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