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亞戰爭肯定論:來自敗戰者的申辯與吶喊(全新修訂版)epub,azw3电子书。日本戰後右翼經典——《大東亞戰爭肯定論》——全新修訂版◎「本書是無與倫比的歷史傑作,行文風格充滿詩意。像這樣的史書,是我最近從未得見的。它真正鮮活地捕捉到了日本與日本人的生命。」
面對戰勝國史觀的壓迫,日本人為肯定自己而建立的大東亞戰爭史觀,能夠說服我們嗎?中文世界又該如何理解,來自敗戰者的申辯與吶喊?本書寫作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戰敗的同時,也喪失了國家意識,隨著大日本帝國的崩潰,其所擁有的一切都被認為是壞事。因戰敗而進行的「一億總懺悔」使得明治維新到戰爭結束為止的歷史都受到強烈反省、批判,因此導致日本被迫接受來自美國、蘇聯、中共立場的二戰史觀。因此,林房雄在1960年代即主張:日本應建立屬於自己的「大東亞戰爭史觀」。
林房雄的觀點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爭議。許多日本歷史學家認為,林房雄的觀點是一種否認日本帝國侵略罪行的企圖。他們認為,日本帝國在東南亞發動的戰爭是一場侵略戰爭,是一種對東南亞人民的犯罪行為。林房雄的觀點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批評。許多國家認為,林房雄的觀點是一種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復活。他們認為,林房雄的觀點是一種對國際和平的威脅。大東亞戰爭肯定論:來自敗戰者的申辯與吶喊是一本具有爭議性的書。這本書是日本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的見證。這本書也反映了日本社會在戰後面臨的歷史問題。
书名: 大東亞戰爭肯定論:來自敗戰者的申辯與吶喊(全新修訂版)
作者: 林房雄
格式: AZW3, EPUB
馬克思學派史學的無效性
為了寫接下來的論述,我竭盡所能地試著讀了以《服部之總著作集》為首的左翼史學家的明治維新史。因為其數量之龐大,我無法說全部都過目了,可是,到現在這一刻為止,我感覺越讀左翼學者的著作,明治維新的身影就越離我遠去。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維新史」還是在爭論中的問題,有關其「本質」、「期間」,都還沒有產生出一致的定論,完全是處在各說各話的階段。不過,原因似乎也不只有如此。
在戰前就已經有了「講座派」與「勞農派」[40]的爭論。雖然爭論的焦點在於「明治維新是否為布爾喬亞革命」,但因為這兩派人士都自詡為是馬克思主義者,使用的方法與術語也都相同,在第三者的眼中,看起來就只是馬克思主義的分店在互爭正宗的地位。
依照馬克思學派的學說,革命是指「由一個階級往其他階級去的政治權力移動」,可是這個公式無法適用在明治維新上。越深入調查越會覺得,明治維新是一場「奇妙的政權更替」。儘管德川幕府已經顯露出崩潰的前兆,但並非因為內部存在著「近代布爾喬亞」革命的勢力在增長。即便是屢次發生的百姓一揆[41],也算不上是動搖封建制度基礎的農民戰爭。就算許多史學家誇大武士階級的腐敗無能,也無法認為領主與家臣集團整體喪失了支配與領導能力。事實正好相反,對自弘化年間以來的「外患」反應得最為敏感的,是被稱作「賢公」的領主們及其家臣集團。在上層階級的農民與商人之中,雖然也輩出了「攘夷家」、「熱心人士」、「有志之士」,可是這些人大多希望成為武士,未必是站在封建制度的對立面。而把武士分為上級與下級,將維新視為下級武士階級「革命」的看法,也已判明是胡說。
在此,產生出了名為「生產(manufacture)論爭」,即為手工業式的論爭,以及主張明治維新是「復辟(Restoration)」而不是「革命(Revolution)」的學說[42]。如果「講座派」說,因為明治維新只是將政權從武士移轉到武士,從幕府移轉到藩閥政府,所以不是像法國大革命般的布爾喬亞革命。「勞農派」就會回答,「不,明治維新儘管異常,還是布爾喬亞革命。資本主義的嬰兒在德川幕府封建制度的內部已經出生,然後在藩閥政府下成長至成熟或未成熟的資本主義」。
……
戰後歷史學家的「邪曲學術」
舉例來說,在戰後編纂的《日本的歷史》(讀賣新聞社出版)第十一卷的內容中寫道:
「征韓論的立論根據,實在太過單純而且令人失望。然而當年的政治人物的思考與行動的方式,與今日有著極大的差距,存在著以我們的常識無法衡量的面向。在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時,最先占據這些人腦海的是形式上的面子;因為日本國書被朝鮮政府退回,是傷及國威的問題,所以為此出兵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為了能與萬國並肩立於國際,有必要舉起『經略海外的壯志』,以及將聲勢看好的侵略計畫掛在嘴上……可是,結果還是只有到含糊地取得領土、資源,並光耀國威的程度吧。他們認為就算是這樣也有足夠的理由發動戰爭。」
雖然書中大力嘲笑「當年的政治人物」們頭腦簡單,但是我很懷疑這到底是不是歷史學家講的話。坦白說,這是戴著史學的假面具,蠱惑青年讀者的惡質煽動言論。如果是歷史學家的話,應該都知道征韓論不是建立在那麼單純而且令人失望的立論根據上。如果不知道的話,最好去查一下。
圭室諦成所著的《西鄉隆盛》(岩波新書),書中的見解更為荒謬:「西鄉隆盛讓日本跟韓國的交涉破裂,想在日韓戰爭中證明鹿兒島士族身為軍人的優秀程度,藉此讓日本政府撤回徵兵令,進而讓政治權利均霑於更多的鹿兒島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