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的呼風喚雨史(暢銷修訂版)epub,mobi,azw3

菇的呼風喚雨史
菇的呼風喚雨史

菇的呼風喚雨史(暢銷修訂版)epub,mobi,azw3电子书: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那些人類迷戀、依賴或懼怕的真菌與它們的祕密生活。好吃的蘑菇不是植物,而是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屬於「真菌界」。真菌除了以「菇」的身分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更存在於各個被我們忽略、卻掌握存亡關鍵甚至改變人類歷史的位置。

當真菌難纏的菌絲開始暴走時,請當心了,它們有可能動搖國本、扭轉戰局、動盪版圖、謀殺元首,它們讓人開心、讓人醉,還讓人跳舞跳個不停!最小的真菌你看不到,最大的真菌占地三十七座臺北大安森林公園,它們很有可能是地球上第一個從海洋登上陸地的複雜有機體。真菌細胞生物學研究者顧曉哲博士,率領這些與人類難分難解的迷人生物登臺演出,一場接一場令人捧腹、叫好、驚嚇或熱淚盈眶的真菌歷史劇,即將揭幕。

《菇的呼風喚雨史》是一本介紹真菌的書籍,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等不同角度探討了人類對真菌的迷戀、依賴或懼怕,揭示了真菌的祕密生活。本書的修訂版是暢銷書籍,可以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真菌的世界。如果你對真菌有興趣,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书名: 菇的呼風喚雨史(暢銷修訂版):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那些人類迷戀、依賴或懼怕的真菌與它們的祕密生活
作者: 顧曉哲
标签: 科普
格式: AZW3

菇中牡蠣:蠔菇

蠔菇(Pleurotus ostreatus)又稱鮑魚菇。原生蠔菇在自然界的分布遍及大部分的歐洲、亞洲與北美部分地區。養殖蠔菇可利用既有的農業廢棄物材料,不但對臺灣新興菇業發展有助益,也能有效轉化農業有機廢棄物為食用材料。

蠔菇於1775年,第一次被科學描述。出生於荷蘭的奧地利博物學家馮雅坎(Nikolaus Joseph von Jacquin)將之命名為「牡蠣傘菌」(Agaricus ostreatus),當時的真菌分類,把大部分有菌褶的菇類都歸於傘菌屬。1871年,德國真菌學家庫默爾(Paul Kummer)將蠔菇轉到一個自己建立的新屬──側耳屬(Pleurotus)。蠔菇因為栽培技術門檻低,容易種植,所以已經在世界各地有商業化的生產栽培,其中包含了西歐一些國家、美國、亞洲的中國、印度與臺灣。在臺灣,生產技術早已利用太空包的方式取代原本的麥桿或稻草堆肥栽種。

美味素鮮:香菇

香菇又名冬菇、香蕈或椎茸,異名為櫧竹硬菇(Lentinus shiitake)。香菇的科學命名始於1877年,柏克萊將之命名為可食傘菌(Agaricus edodes)。之後在1976年時被佩格勒(David Pegler)將之改置於硬菇屬(Lentinus,又名香菇屬)。

香菇應該是臺灣人最熟悉的菇,它是重要的南北貨,在東方飲食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臺灣於1909年,以段木法在埔里人工種植香菇成功,至1970年發展出以太空包方式種植。

比較明確的香菇栽培歷史,來自於日本的菇類種植記載。日本最早記錄香菇栽培,可見於1796年由佐藤成裕(佐藤中陵)所撰寫的《驚蕈錄》中。當時的作法,是把長有香菇的段木附近,再放上削去樹皮的新鮮段木,好讓空氣中的孢子感染。香菇栽種者最常使用的段木樹種,是長尾尖葉櫧,而香菇俗名的起源就是來自這種樹。香菇種植自那時起迅速擴大,1943年,森喜作博士將菌養在木釘上,然後插入段木上鑽好的孔中來接種。將香菇發揚光大的非日本莫屬了,日本將香菇的栽培方法改良,最終領導了全球的香菇生產。之後,香菇袋栽迅速取代段木栽培。1982年養殖改良之後,香菇產量大增,且根據1983至1984年的統計,全球有三分之二的香菇是由日本生產,不過現在都移往中國,目前占全球80%產量。不僅在亞洲,香菇養殖已經傳到世界各地,占總年產菇類約25%,甚至在芬蘭的北極圈內,都有種植香菇的菇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