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行記:首位深入西藏的日本學問僧河口慧海尋訪佛教經典的究竟之旅mobi,azw3

西藏旅行記 (探險經典中文出版二十周年平裝本回歸) :首位深入西藏的日本學問僧河口慧海尋訪佛教經典的究竟之旅
西藏旅行記

西藏旅行記mobi,azw3电子书 (探險經典中文出版二十周年平裝本回歸) :首位深入西藏的日本學問僧河口慧海尋訪佛教經典的究竟之旅。一八九七至一九○三年,日本僧侶河口慧海花了將近六年時光,進入西藏這塊被嚴密封鎖的大地。這塊祕密王國因天險而與世隔絕,別有乾坤,西藏人自認這裡是佛陀的國度、觀音之淨土,充滿獨特異彩。不過,這位日本僧侶並不是為了仿效勇敢的冒險家,以完成探查大業、促進世界文明為職志,而是因為聽聞該國藏有許多佛教未傳之經典,為了取得這些珍貴典籍而發奮走上這段長旅。

《西藏旅行記》一書不僅記錄旅途的艱險、各地法會、僧侶的生活百態,同時涵蓋當年西藏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及社會風俗、歷史,還有地理上的探險,可謂在近代史和比較文化研究上,留下了豐富又獨特的珍貴素材。

书名: 西藏旅行記 (探險經典中文出版二十周年平裝本回歸) :首位深入西藏的日本學問僧河口慧海尋訪佛教經典的究竟之旅
作者: 河口慧海
格式: AZW3

決心入藏緣由

我之所以遠赴西藏,主要是希望讓社會大眾能夠方便親近佛教經典。明治二十四年〔一八九一〕四月起,我摒擋一切雜務,專心一意在宇治的黃檗山註1開始研讀《大藏經》,以迄二十七年〔一八九四〕三月為止。在那段日子裡我有個感想,就是為了讓一般人比較容易理解經文,我們將漢譯佛經再轉譯為日文,但是它的正確度到底如何呢?我們可以發現種種現象:一部梵文底本有時被翻譯成數種中文版本,當然彼此內容有相近之處,可是差異點也所在多有,甚至還有意思完全相反的,或者在某些版本出現的經文卻不見於他本;排列順序彼此顛倒的也很多。

儘管如此,那些翻譯梵文經典的人絕非有意虛構作假,所以這些現象應該加以重視並充分研究;譯者總是確信自己所譯的版本與原典一致無誤。果真如此,則原典本身或許也有各式版本流傳。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譯者為了適合特定地方、民情的需要而做了相應的取捨,以致造成文意上的出入。總之,如果不能見到原典也就無法判別經文的真偽,唯有取得原典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不過據我所知,如今佛經原典在印度已然無存。雖然錫蘭〔斯里蘭卡〕仍保有小乘佛典,卻不能拿來解決當前的問題;此時此地最需要的是大乘佛典。然而大乘佛典在其發祥地印度並未流傳下來,倒是聽說在尼泊爾和西藏還有不少的樣子。為了取得原典,非得去一趟尼泊爾或西藏不可。另外,據歐美的東亞學者研究指出,不管文法或語意,藏譯佛典都比漢譯來得正確而可信。這個說法在歐美學界好像已經被普遍接受。如果佛典被完整譯成了藏文,那麼即使梵文原典已然絕跡於世上,我們仍能從研究藏譯佛典一窺經文原貌。其次,比較研究藏譯和漢譯佛典的異同,在學術上是很有意義且頗具價值的事。

……

貨幣與刻版

西藏的買賣,以物易物者有之,有的則以貨幣購買。西藏只有一種重二十四錢(七十五公克)的銀幣(稱為一「章卡」),這種銀幣沒辦法直接拿來買小東西,必須先切割再使用:切成兩半各重十二錢,或者切割成八錢和十六錢,大概就是這幾種切割法。切成兩半的時候,很少真的各重十二錢,而是從中間分割後在中間偷切一些、外圍再偷切一些,到最後都成了三角形,不過大家還是接受。

金額最小的購物可以小到四錢,買四錢的東西,就拿十六錢給店家,店家再拿十二錢找回來。店家沒有十二錢可以找零的時候,則購物者必須拿十二錢和十六錢各一錠(共二十八錢)給店家,而店家則找給客人一章卡(二十四錢)。買八錢的東西,客人拿一章卡給老闆,找回十六錢。

藏人稱四錢為「卡康」,八錢為「卡爾瑪」,十二錢為「卻卡」(chyekka),十六錢為「休康」,二十錢為「卡卻」(kabchi),而二十四錢叫「章卡企克」。小額購物只有在拉薩、日喀則行得通,其他地方只要金額小於一章卡就無法以貨幣交易;西藏沒有其他流通的公定銀幣或銅幣,也沒有比一章卡更大或更小面額的通貨。不過在羌塘高原(阿里)西藏和英屬印度政府勢力所不能及的地方,當地的國王或酋長自行發行了一種類似卻卡的橢圓形貨幣,但這種貨幣在西藏政府管轄的地區不能流通,買賣的時候使用起來也很不方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