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力具現: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mobi,azw3

靈力具現: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
靈力具現: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

靈力具現: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mobi,azw3电子书。本書從具像的觀點,結合物質文化與靈媒研究,從鄉村與都市情境中探討民間宗教的意涵。提供我們一個理解台灣民間宗教從鄉村到都市的動態樣貌,呈現了台灣民間宗教發展更整體的圖像。

《靈力具現》寫給對宗教實踐好奇的人,但任何人只要關心物質文化在建立長久社會關係中扮演的角色,都會為本書吸引。

书名: 靈力具現: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
作者: 林瑋嬪
格式: AZW3

神像

初至萬年村,我被安排住在里長家裡。那時我跟村人的關係有些拘謹,不超過點頭與簡單的問候。一天下午,我在鄰居家中聽到他們低聲但急切地討論廟裡神像的事。當我試著探問詳情,他們立刻安靜下來,靜默不語。即使我以不同方式嘗試,他們都不願意多說。接下來的日子裡,村子的氣氛變得異常沉悶,甚至有些凝重。發生此事後,我在村中的角色變得有些尷尬,加上這一時期的田野工作少有進展,我決定先搬到隔壁大港村去,讓萬年村民與我都先喘息一下。大港村與萬年村只隔條溪水,一陣風吹來,就會將萬年村擴音機的公告順便帶過來。發生此事後,萬年村喇叭音量明顯降低許多,但我仍可隱約聽到他們在準備祭品。這一個月間,有機會我便回到萬年村四處晃晃,村民對我短暫的來訪似乎自在許多,我也趁這個機會找到了更合適的人家。一個月後我搬回萬年村,一切好像恢復到原貌。過了很多年後,我才知道當初大概發生什麼事。

這個很早就發生在田野的事件讓我後來對神像一直有份好奇。但是,我發現在人類學或宗教研究中,無論中文或西文,對於神像深入的分析都非常有限。這可能是民間宗教對官方而言,始終與「迷信」如影隨形有關(Duara 1991; Nedostup 2009; Poon 2011)。在西方,基督教的傳統則更重視信仰(Asad 1993; Meyer and Houtman 2012),並將之視為個人內心真誠的表現;相反的,神像往往被貶低為「偶像」,是異教徒無知的行為(Eck 1998 [1981]; Meyer and Houtman 2012)。然而,神像在漢人宗教中事實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無論在日常生活中或舉行儀式時都可看到人們對著它舉香膜拜,表達祈願,外出進香也帶著它前往。本章將以台南縣萬年村的民族誌為例,從神像著手,思考物質文化的分析如何能讓我們對民間宗教的內涵與特質有進一步的認識。我將論述探討神明的靈力如何從物質化過程(materialization process)被創造出來;所謂「物質化的過程」包含了製作神像的材質、雕工、賦神的文化機制以及它所產生的社會關係。

我在本書使用的物質化概念,受惠於Gell(1998: 126-54)的啟發。他從內在與外在兩種策略分析印度神像的能動性。內在策略包括賦神儀式中如何雕塑形體、導入神靈以及引入具有生命力的力量與物質,以活化神像的過程。外在策略則指的是神像如何成成為社會行動者,嵌入社會脈絡,透過與人的互動逐漸累積靈力。不過,漢人宗教與印度教畢竟不同,我將進一步論證台灣漢人如何透過擬人化與地方化兩個文化象徵機制具象神明的靈力。前者以漢人的人觀(包括身體/靈魂以及以親屬關係)為基礎,後者以中心─四方的宇宙觀為根據,二者相互結合運作。

……

揀選乩童

選乩儀式在過去的文獻中記載相當豐富,其內容與步驟各地雖略有歧異,但基本架構差異不大。[2]本章的描述將以我在萬年村親眼目睹的選乩儀式為主,配合耆老的訪問與其他文獻的記載。該儀式所揀選出來的乩童高森明,即是本書第二部分的主角。萬年村成乩的過程,與其他地方(黃有興 1998)相當類似,唯有一個明顯不同的是整個儀式完全由村中的老乩帶領,不仰賴法師或道士。為何如此之典故已無可考,然而正因如此,村人更喜歡強調他們乩童的靈力,不需仰賴儀式專家。

選乩過程主要有三個階段:一是「關童乩」,二是「受禁」,最後以「過火」完成選乩。[3]整體來說,「關童乩」為神明從村民中選出一個合適的乩童,這位被神明選出者在關童乩的過程中經歷一個象徵性的死亡,在「受禁」中再生為神明的「金子」。最後以「過火」確認神明、乩童與聚落三者之間完整的結合。整個過程相當符合van Gennep(1960)所敘述之「通過儀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