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轉換期(3):普遍世界的鼎立750年mobi,azw3

歷史的轉換期3:750年.普遍世界的鼎立
歷史的轉換期(3):普遍世界的鼎立750年

歷史的轉換期(3):普遍世界的鼎立750年mobi,azw3电子书。西元750年,人類歷史的轉捩:歐洲.基督教世界:卡洛林王朝興起,加速基督教化;拜占庭帝國強調正統,包納周邊民族,中東.伊斯蘭世界:阿拔斯王朝建立,伊斯蘭世界的成立與擴張,中國.中華世界:隋唐帝國極盛時期,安史之亂的隱兆。

普遍世界的鼎立是先前古典時期帝國崩解後,世界史又再一次地出現政治及文化上的整合。而此時三大文明圈的架構及原則,皆化為日後近代國家的雛形,影響力一直延伸至當代。若要追溯當代國家的核心本質,探究此時期世界史的發展概況及特徵即屬必要。

书名: 歷史的轉換期(3):普遍世界的鼎立750年
作者: 龜谷學,菊地重仁,大月康弘,妹尾達彥
格式: AZW3

普遍世界的鼎立

西元六二二年,穆罕默德與七十餘名信徒遷往麥地那(即聖遷,又稱希吉拉,Hegira),跟當地居民締結契約,建立了伊斯蘭國家(Ummah,又稱烏瑪,意為社群、國家)。最初這國家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存在,然而一百年後的八世紀初,它卻征服了西起伊比利半島、東至阿富汗的廣大疆域。在阿拔斯王朝(七五○-一二五八年)的統治下,它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權行政機構與伊斯蘭法(沙里亞),形成了一個囊括各種民族、語言、階級的伊斯蘭普遍世界。此一轉變的契機是名為「阿拔斯革命」的政治運動,當時諸多勢力對伍麥亞王朝(六六一-七五○年)的統治感到不滿,便以「正統領導者」為理念,聯合推翻伍麥亞王朝。七六二年開始建設的首都巴格達,不僅是連結印度洋與地中海的樞紐,更成長為號稱百萬人口的巨大城市(megalopolis)。

這個超越特定民族的伊斯蘭普遍世界,其出現及擴張對全球各地域造成衝擊,進而促使地域重組。在西歐,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Charles Martel,鐵鎚查理)於圖爾戰役(七三二年)遏止了伊斯蘭勢力入侵,七五一年其子丕平(Pepin the Short,矮子丕平)即位,在羅馬教宗支持下建立卡洛林王朝。八○○年查理曼(Charlemagne)獲羅馬教宗加冕稱帝,同時廣納有識之士,復興拉丁語,帶起卡洛林文藝復興的文化潮流。至於近東的拜占庭帝國,則以軍事力量防堵伊斯蘭勢力入侵,雖因教義問題而持續聖像破壞運動(始自七二六年一連串禁止膜拜聖像的諭令),但亦與羅馬教宗維持外交關係;九世紀後隨著與斯拉夫諸民族間頻繁通商,令其改宗基督教,君士坦丁堡也重現榮景。八八二年基輔羅斯(基輔大公國)的建立及基督教化,促進了俄羅斯希臘東正教世界的形成。皇帝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 VII)於十世紀中葉撰寫的帝國統治論述書籍,彰顯皇帝身為統御諸民族的「世界支配者與救濟者」雄姿。日後歷史學家亨利.皮雷納(Henri Pirenne)提出所謂的「皮雷納命題」*,認為伊斯蘭勢力入侵地中海地域造就了今日的歐洲世界。姑且不論此一觀點是否正確,但這次入侵無疑對歐洲的形成造成了強烈衝擊。

在東亞,唐朝(六一八-六九○年,七○五-九○七年)統治期間進一步昇華了南北朝制度文化,形成以律令、官僚制度、漢學及儒教為基礎的普遍世界(中華世界),疆域擴及蒙古、西藏及中亞,七五一年更在怛羅斯河畔與阿拔斯王朝交戰。雖然最終唐朝戰敗,但據傳當時造紙術透過中國俘虜傳至西方,預示了伊斯蘭與中華兩大世界的交流。將首都機能集中在長安的唐玄宗,於七五一年正月動員全市舉辦了盛大的活動。當時長安是一個齊備了巨大複合國家的世界主義及普遍性的空間。雖然經過七五六年的安史之亂後,唐朝疆域僅剩中國本土,但周邊諸民族固有的政權及文化仍不斷成形。十至十一世紀後的歐洲和伊斯蘭世界也是同樣情形。

……

羅馬人與夷狄民

君士坦丁七世是如何認知「帝國」,又是如何看待身為「帝國」居民的諸民族呢?

《帝國統治論》指出皇帝應以凝聚諸民族為要務。皇帝若熟知諸民族的歷史與現狀,便可使其心生畏懼,如此無須興兵便可令其臣服,而循著基督教世界觀的「孩子」、「兄弟」、「友人」關係來進行外交交涉。實際上,許多外交使節紛紛從帝國周邊地域來到君士坦丁堡,親眼見證帝國秩序的壯觀景象。

君士坦丁的另一部著作《典儀論》中,透露出以明確形式執行儀典的意圖。這本稀有的史書由皇帝親自執筆,記錄圍繞著君士坦丁堡皇宮周邊舉行的儀式內容,以及嚴肅而華麗的場面。本書序文如此寫著:

皇帝的職責,無非是將創造主賜予世上的和諧規律再現於眼前。

希望「帝國」輝煌尊貴的正是皇帝本人(君士坦丁七世)。《典儀論》將儀典比作「牧場採摘的花,使皇帝散發無比美妙的光芒」,並稱「讓我得以勝任帝位及元老院之職,從而肅穆又有條理地執掌大權」。儀典乃「置於宮中的明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