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mobi,azw3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mobi,azw3电子书。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书名: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依据巴利文原典资料的南传佛教研究)
作者: 郭良鋆
格式: AZW3

出家求道

在巴利语三藏中,《中尼迦耶》第26《圣求经》和第36《萨遮迦大经》记述了太子出家求道的经历。

太子先是拜阿罗逻·迦罗摩(Äḷāra Kālāma)为师。在《圣求经》中,佛陀自述道:“我离家成为出家人,寻求一切善,寻求至高无上的寂静之道。我到了阿罗逻·迦罗摩那里,说道:‘尊者迦罗摩,我愿遵照这种正法和戒律修习梵行。’迦罗摩听后,对我说道:‘尊者请住下吧!聪明的人凭自己的直观,很快就能像自己的老师那样进入这种法,住于这种法。’” [1]

太子很快就学会这种法,能够背诵。但他想,迦罗摩宣说这种法,不是单纯出于信仰,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观进入和住于这种法,于是,他请教迦罗摩怎样凭借自己的直观进入和住于这种法。迦罗摩向他宣示“无所有处”(āki ca āyatana)。太子认识到迦罗摩不仅具备信力,也具备精进力、念力、定力(“三昧”)和智力(“般若”)。由于太子也具备这些能力,他很快凭借自己的直观进入和住于这种法。迦罗摩请他共同作为老师,指导其他人修行。而太子心想:“这种法只能达到‘无所有处’,而不能导向厌弃、离欲、断绝、灭寂、通慧、觉醒和涅槃。” [2] 因此,他决定离开迦罗摩,继续自己的追求。

然后,太子到了郁头迦·罗摩弗(Uddaka Rāmaputta)那里,拜他为师。但跟随这位老师修行,只能达到“非想非非想处”(nevasa ānāsa āyatana)。罗摩弗也请他作为共同老师,指导其他人修行。而他仍然决定离开罗摩弗,继续自己的追求。

……

神话观

在古代社会,宗教和神话密不可分,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在佛教产生之前,婆罗门教神话早已存在。婆罗门教神话按照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吠陀神话和史诗往世书神话。吠陀神话反映多神崇拜。史诗往世书虽然也是多神崇拜,但已经确立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佛陀时代的婆罗门教神话仍处在吠陀神话阶段,所以,在巴利语三藏中,很少提及毗湿奴和湿婆。

婆罗门教的立足点是信仰诸神创造和主宰世界,他们既能赐予人类健康、财富和幸福,也能带给人类疾病、穷困和灾难。人们只有通过祭祀,款待诸神,取悦诸神,才能赢得诸神的恩惠。于是,婆罗门祭司垄断祭祀,宰杀牲畜,耗费财物,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神仪式,为刹帝利王族祈求战争胜利、谷物丰收、财富增长、子孙繁衍和健康长寿,等等。而每次祭祀,刹帝利王族都要回报婆罗门祭司丰厚的酬金。

但是,佛教作为一种新兴的宗教,否认吠陀经典的权威,否认诸神创造和主宰世界,否认祭祀的效力。佛教主张自我修行,通过戒定慧,成为阿罗汉,达到涅槃。在佛教的理论和实践中,诸神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正因为如此,在佛教研究界流行一种说法,称佛教为“无神论”。这种说法能否成立,取决于对“无神论”的界定。如果认为“无神论”是指否定上帝(神)为宇宙第一原因的学说,那么,佛教在这种意义上,可以称为“无神论”。但我们必须看到,佛教否认天神创造和主宰世界的作用,并不否认天神的存在。如果认为只要承认天神的存在,便属于“有神论”,那么,佛教也可以称为“有神论”。所以,对于佛教,最好不要简单地贴上“无神论”或“有神论”的标签,而应该就它对神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

在佛陀所处的时代,人类对宇宙万物的认识还不能完全摆脱原始神话思维。吠陀神话是印度上古初民的思维产物。佛陀着眼于社会和人生的苦难,努力寻求解脱之路。他肯定意识到天神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但他也无意否认天神的存在。他顺应当时盛行的神话思维方式,而用佛教义理改造现成的神话传说,形成原始佛教的神话观。

https://iduuuu.com/product/%e4%bd%9b%e9%99%80%e5%92%8c%e5%8e%9f%e5%a7%8b%e4%bd%9b%e6%95%99%e6%80%9d%e6%83%b3mobi%ef%bc%8cazw3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