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墙国志:一部控制的历史(台版)(附kindle版图书下载)。CNN记者詹姆斯.格里菲斯耗费数年进行调查,逐步拼凑出中国防火长城的发展历程与运作机制。他将在本书中说明,中国何以打造出这部审查机器,而防火长城的触手又是如何伸出中国,进而影响了全世界每个人的生活;以及,如果我们想保护网路的自由、开放、民主与透明,又能够怎麽做。
假使审查工作仍不足以妨碍集体行动的呼召,〔当局〕可能会拉进国有媒体帮忙。反菲律宾抗议期间,新华社的社论就写道:因裁决感到愤怒「是爱国感情的体现……如果这种情感释放,变为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不法行为,还将其贴上『爱国』的标籤,就走入了误区。」
新华社会被〔当局〕以这种方式利用,实在不足为奇。一九八九年,天安门抗议期间,江泽民出任党总书记,其后这家新闻社的角色大幅扩张;中共定调敏感议题时,赋予它关键角色。广场上还在抗争期间,几家重点报纸表态支持学生,而今中共不会再容忍各报在这类议题上各唱各的调。虽然国家渐渐不资助报纸了,促使报纸多方开源,自负盈亏,为吸引更多读者而扩大报导范围,甚至从事调查报导。儘管如此,针对某些内容由上而下的控制还是收紧了。像是政权交接、重大週年或自然灾害等格外敏感的时期,报纸头版往往一模一样,悉数对齐官方新华社的主调。
点击下载:《墙国志》
有个男人在二〇〇〇年代初期,负责监督新华社发展中的角色。他叫鲁炜,那时才刚入党没多久,这个年轻人将成为习近平箝制网际网路的要角。鲁炜一九六〇年生于中国东部穷苦省分安徽省的小城巢湖。二〇一一年,为了替该省省会合肥市的GDP数字增色,巢湖被併入合肥;未来的审查人员与政治宣传主任生长于此,只能说恰如其分。鲁炜在安徽干过代理教师、工厂技师等各式各样的工作,一九九一年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三十一,入党年龄算是比较长的。入党后,新华社派他去西南部的广西省担任新闻社的特派员。
后来,众所周知,互联网领域的大内总管鲁炜倒台,但墙并没有倒下。它依然坚固,看上去也不会倒。在每年的两会、特殊的时期,墙还会加高加厚,它一如既往地努力隔绝中国人于世界之外。诡异的是,中共的宣传机构和鼓吹手却可以畅通无阻地使用对于一般民众来说不存在的网络服务。比如,外交部的华大妈、赵立坚等等,以及民族主义小报《环球时报》的把持者胡锡进,他们通过推特等墙外网站咄咄逼人地宣传中共的观点,为中共的做法辩护。而一个普通的人因为使用了vpn,就被警察拘捕。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此之谓也。
点击下载:《墙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