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與美國人:從同舟共濟到競爭對決,一段被忽視的共有歷史mobi,azw3

中國人與美國人:從同舟共濟到競爭對決,一段被忽視的共有歷史
中國人與美國人:從同舟共濟到競爭對決,一段被忽視的共有歷史

中國人與美國人:從同舟共濟到競爭對決,一段被忽視的共有歷史mobi,azw3电子书.從政治角力到經濟對決,中美兩國其實也曾同舟共濟,攜手合作!第一本不以衝突為重點,用六個文化交流故事,以人民交往的視角,重新理解200年中美關係史。

在兩國共同經歷的希望與挫敗中,我們不僅看見國際關係裡的人民,他們現實生活中的期望和他們預期的未來,而且也不僅有競爭而已。如同當年那批小留學生,不久的將來,今日這些前往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又將為兩個關係帶來何種變化,或許這些問題,都可在這段共有的歷史中找到答案。

PS:如今,美国人还是那个美国人,中国人已经不是那个中国人,一个更野蛮、更傻逼的中国人时代来了。你想让正常人怎样和畜生打交道?肯定打不来嘛。中国人已经不正常了。

蒲安臣
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位信使

中美人民共有的歷史中,最隱而不顯的一章,可能是環繞著蒲安臣(一八二○—一八七○)的那一段既帶來希望又令人感到挫折的過去。林肯總統原本指派蒲安臣擔任駐奧地利公使,但他後來成為美國駐北京的第一位公使。一八六七年,當蒲安臣在北京的任期屆滿,準備打道回府之際,他卻受命在一八六八年帶領中國第一個前往西方的外交團隊,最後還代表中國人與美國簽下了中國第一份平等條約。其後,他的任務延伸至聖彼得堡,代表中國在此進行外交協商,並於當地過世。蒲安臣是同治皇帝的外交使節,但從未與皇帝見過面,對於他代表中國呈交給外國政府的國書原文內容也一字不識,他不會說中文,因而對中國歷史和文化了解也有限。

在一百多年前中國開放門戶的初期,一名美國評論家從跨文明的觀點來看蒲安臣,主張:「蒲安臣的名字必當永遠與世界文明劃時代的重新調適相連結;若非如此,那麼除了他,也沒有幾個人稱得上與永垂不朽失之交臂了。」43可是,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現在,我們卻還在等待一份關於蒲安臣生平與其貢獻的決定性研究問世。大部分的中國人和美國人從來沒聽過蒲安臣,主要原因可能如歷史學家衛斐列44在一九一二年所指出的:蒲安臣「生前不受世人重視」,而且「他英年早逝後,所簽訂的條約帶來的中國移民突然引發〔美國人的〕恐懼,造成他名聲受辱,受到大放厥詞的外行人大肆攻擊」45。

美國文明在中國的代表

中國與美國在十九世紀中期都經歷了嚴重的政治危機。從一八四○年代的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面對列強入侵與經濟壓力;這樣的壓力在一八六○年英法聯軍軍隊進入紫禁城,在圓明園掠奪珍寶、焚燬宮殿時達到最高峰。然而,清朝最致命的威脅卻來自於國內。中國民間長期醞釀了反抗與叛亂的力量,而清廷為了壓制在中亞崛起的穆斯林已經耗盡國庫,使一八五○年代的太平天國之亂造成革命性的變化。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受到基督教傳教手冊以及《舊約聖經》啟發,想用千禧年的基督王國取代儒家文化。曾經不可一世、君臨天下的清朝滿族與漢人統治階級,現在似乎已經筋疲力盡,腐敗至深,無力鎮壓叛亂或是保衛國家46。另一方面,蒲安臣的故鄉於一八六一年展開內戰,是美國有史以來最血腥、可能也是最具破壞性的一場戰爭47。一八六四年,正當復興的漢人與滿族聯手,終於打敗太平天國,並為中國的對外政策做出一些改革時,林肯的軍隊也開始浴血迎向勝利。中國將這段時間的威脅稱為「內憂外患」。有意思的是,當時的美國人也有自己版本的「內憂外患」:同為美國人的南北軍自相殘殺,而大英帝國不僅在外交上支持南方反抗軍,甚至提供軍事援助。

在中美兩國都處於重建與革命的世界的此刻,正是蒲安臣崛起的背景。一八二○年十一月十四日,蒲安臣誕生於位在紐約州中南部的新柏林鎮一個貧窮、信仰極端虔誠的家庭。他小時候舉家遷至俄亥俄州,之後又搬到密西根州,這兩個州都接近邊疆。根據他年少時期一位朋友所述:「蒲安臣小時候長得很帥,個性開朗、討人喜歡,長大後為人篤實又活力充沛,耿耿忠誠。」48很大程度而言,他高尚的道德價值觀與政治理想主義,都在他居住於美國邊界的這段時間發展出來。身為一個抱持理想主義、積極主動的人,他順利從哈佛法學院畢業,並在麻薩諸塞州成立辦公室,在那裡與出身劍橋望族的珍.利弗莫爾結婚,培養出他在政治上的成功生涯。蒲安臣在一八五○年代擔任三屆國會議員,身為來自北方革新派政治人物,他也是強烈反對奴隸制的「自由之土運動」成員。一八五六年,他因發言譴責並挑戰來自南卡羅萊納州的國會議員布魯克斯而獲得全國矚目。當時,布魯克斯在參議院兇暴地攻擊麻薩諸塞州參議員桑姆納,於是蒲安臣在他著名的演說〈捍衛麻州〉中,嚴詞譴責布魯克斯這種野蠻的暴力行為:「我以因這一擊嚴重受傷害的麻州主權為名,譴責這種行為;我以人道主義為名,譴責這種行為;我以即使是惡霸與拳擊手都加以尊重的公平競爭為名,譴責這種行為。」49蒲安臣接受了布魯克斯的決鬥挑戰書,但他開出的條件卻嚇跑了對方——決鬥要在尼加拉瀑布靠加拿大的那側進行,而且要使用來福槍。這起事件使蒲安臣在政治圈成為舉國聞名的英雄人物。

……

以運動為媒介的共有外交旅程

伍廷芳是備受敬重的中國駐美外交官,他在一九一四年觀察到:「我所仰慕的西方男子氣概,很大部分歸功於他們對健康運動本身的天生愛好。」他還補充:「中國人永遠不會想到聚集數千人,只為了看一場比賽。」他用國家利益的角度,說明運動與競賽的正當性:「如果我國男性從小就學會參與競賽,我們應該會是更團結的人民。」705他對西方運動是否能在中國流行抱持悲觀的懷疑態度,這種悲觀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國的一種文化糾結。遲至二○○五年,中國官方新聞機構都還報導:「猶記在不遠的過去,我們貧窮,生活在黑暗中,並且忍受西方帝國主義強權的霸凌。有數千年文明的中華兒女,當時被稱為東亞病夫。」

這些長久以來的懷疑,在中國終於獲選主辦二○○八年北京夏季奧運時,總算塵埃落定。那時北京的空氣乾淨,交通順暢,比賽期間也沒有任何建築倒塌,使那些嘲諷者與批評者啞口無言。全世界都對這場盛會壯觀的開幕與閉幕儀式感到讚嘆不已,震驚於北京奧運無以倫比的設施,無所不在的親切志工,以及中國運動員的成就。中國不只透過運動加入了國際社會,還成為主宰707。

然而,只有極少數的人知道,中美之間長達一世紀環環相扣的歷史,是這些競賽的源頭。美國人絕對是中國在爭取獎牌與榮耀時的對手,但從第一天開始,他們也幫助塑造了中國人追求國際化的夢想,並在實現這個夢想的過程中出了一份力。再一次地,這段運動的歷史一方面揭露了自私的國家野心、地方政治,以及國際外交之間有著強烈的緊張關係,另一方面也顯示,理想有多麼強大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透過運動,中美兩國人民在他們漫長的共有歷史旅程中共同寫下了一個章節,使他們更接近彼此,在運動場內與場外,互相扮演盟友或對手的角色。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