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文學 2022年1-4月號mobi,azw3

聯合文學1-4月號
聯合文學1-4月號

聯合文學 2022年1-4月號mobi,azw3。1月號的封面主题人物是林依晨。2月號的封面主题是時人大稻埕,3月號的封面主题是濱口竜介,4月號的封面主题是負能文學原力。

用文學衡量世界的尺度

Q|

疫苗注射是否牽涉倫理問題,促進或犧牲人權?

A|

台灣孩子對疫苗並不陌生。翻出陳舊的兒童注射黃卡,從小到大,我們都曾一格格收集過B型肝炎、水痘、麻疹等不下二十支疫苗。這些疫苗確實成功地壓制了某些疾病的流行,或許因副作用輕微,不良事件極少,也可能因不值得報導,打與不打,從來不是需要爭辯的問題。

然而新冠肺炎洶洶的來勢,與時間競速的疫苗製程,稀缺的劑量,使得肺炎疫苗成了政治及媒體操弄的工具,顯著的副作用則成了遲疑的理由。除了常被提起的發燒痠痛,幾個月來我在臨床遇見的案例,也包含月經紊亂、神經痛、肝炎等。好在與高昂的染疫成本相比,暫時的不適終究會過去,以醫師身分而言,我仍建議若無注射禁忌症,接受疫苗保護,會是較好的選擇。

但難道個人沒有拒絕施打的權利嗎?疫苗護照及疫苗通行證是否限制了人身自由,並鼓動了對拒打者/具禁忌症者的歧視?這或會是個永遠無法辯論出勝負的問題。疫苗人權屬於個人,流行病的控制則屬於更高層次的公共衛生考量了。要達成群體免疫力,就必須在群眾間合力以抗體築起一道城牆——如果拒打者擁有人權,那麼不願被病毒感染者,是否也該擁有免於染疫的人權呢?

一場疫病,牽出的人權議題不僅僅是疫苗注射倫理,隔離與否、個人行蹤隱私、身分註記,都時時在保護與限制兩極間拉扯。最後的權衡和妥協,必然有某些犧牲,好像,也只能如人類學家劉紹華《疫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所述,「謹記對個人權利的維護與保障,是我們得以信賴並配合公衛措施的社會基礎。」

不知幸或不幸,人類歷史中不斷輪迴的瘟病,考驗著生存、挑戰了公平,卻反覆提醒著我們,關於人權,討論始終未盡完美,但可以逐步前進。

https://iduuuu.com/product/%e8%81%af%e5%90%88%e6%96%87%e5%ad%b8-2022%e5%b9%b41-4%e6%9c%88%e8%99%9fmobi%ef%bc%8cazw3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