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呻吟──中国基层政权运作现况的观察与思考mobi,azw3

大地呻吟:中國基層政權運作現狀的觀察與思考

大地呻吟──中国基层政权运作现况的观察与思考mobi,azw3。大地生民一望无涯,烟火人间却迷雾重重。很多时候呻吟入耳疮痍在目,你却无法破解其中的病因。

2007年春天,野夫受邀到川北汶川考察当地的城乡统筹问题;汶川地处川陕大道上,自古有「蜀都门户」之谓,是一个典型的县级区域。它不大不小,下辖十个乡镇,都在丘陵地带上。比东南县域穷,但又比西部县域富裕。如果拿这样一个区域来进行调查分析,可能更接近於中国多数县治的境况。

自序

若干年來,我一直沉陷於這樣一些疑問──廿一世紀的中國,其所謂的「超穩定結構」究竟是如何形成和保持的?在中央高度集權下的基層政府,其政治運作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模式?在監督機制依然缺失的制度背景下,基層政府的政治生態到底是怎樣一種現狀?在GDP高速增長的改革發展浪潮中,民間社會的問題和疾苦究竟因何存在?

時至今日,也許關心和研究這些問題的人並不在少數;但體制內的說法難免多於辯護,民間聲音則容易流於攻訐。即便是可信任之部分學者的主張和建言,也明顯各執一詞而大相徑庭。一個赫然大國,放著人類既有之津梁不渡,而要帶著浩蕩之民摸著石頭,曲折艱難而探索迄今,其中道理何在?面對現狀,左翼指斥不公平,右翼批評乏自由;但基本穩定的大局卻又是繞不過的現象,而緩步改善的物質生活也是抹不去的事實。

一個人人皆知有隱患有危機,積弊繁多甚至積重難返的國家,它卻在內憂外患之中,悠然自足且志得意滿地稱雄於世,其存在的合理性何在?其腐而不敗的秘密何在?大廈將傾卻峨然危立,此中究竟是何木所撐?是怎樣的結構和治理模式在勉力維持此頹世殘局?如果不能公正理性地來探索這些疑惑,僅僅停留於詬病或強詞奪理地讚美優越,都無法給未來人類留下一個具有社會學意義的闡釋。

基於上述困惑,我一直在尋找田野調查的機會。我知道在中國,即便是體制內甚至高層的研究人員,或者主流媒體,要想真正深入基層政權內部去瞭解其真實的政治運作模式,實際是很困難的。因為在基層,很多事情是可做不可說;即使是早已普遍存在、各地流行且上級預設的一些操作方式,一般也不會攤上桌面來供一個外來者解剖──哪怕你拿著中央黨校或者中組部的公函也不行。越是更高的機構可能受到禮貌客氣的阻隔與遮罩越多,因為基層不知道你動機何在,他會難以評估其中的風險。

而對於普通學者或記者,哪怕身後仍然有國家單位或事業機構作背景,要想去調查一個鄉村級單元裡的治理手法,那也多半會被婉拒和封鎖。其上級相關部門會很快來調查你的動機,甚至警告那些你可能訪談的物件。就算得到一定程度的許可,那憑藉座談會得來的調查報告,往往也去真相和實質甚遠。

大地生民一望無涯,煙火人間卻迷霧重重。很多時候呻吟入耳瘡痍在目,你卻無法破解其中的病因。這是一個連鄉鎮級政府都有自己的密級規定的國家,層層鐵幕輕易就能令你一葉障目。對於事不關己的多數都市民眾而言,鄉村世界幾乎是一個遙遠別國的話題,與他的生存沒有任何切膚之痛。而對於難以沉潛下去的泛泛批評者來說,隔靴搔癢並不能得到這個社會的實相。在所謂盛世繁華的表象背後,究竟是誰以何種手段在包裹那些火焰,甚至包裝成和諧喜宴的煙花──此中確實大有玄機,值得我們去仔細考量和分析。

……

關於這場命名為「汶川大地震」的全方位報導,由於事發突然,新聞界用前所未有的勇敢和透明,已經做了基本詳盡的紀錄。許多此前尚不為人知的小鎮和地名,今天已為世界周知並刻進歷史。因此我已無需在此複述那些慘絕人寰的場景和故事,即使我的親歷還有媒體未能詳查的內容,就可以想像的悲傷和絕望而言,那也和其他已經呈現的事件大同小異。因此我在這裡,只想就我跟蹤調查的紋江區抗震救災為觀察原型,來具體解剖和闡釋中國基層政權的危機應對和運作狀況,用以探討社會學意義上的各種「地震次生災害」(註1)的預防。

紋江區是一個才恢復十年的縣級建制,與德陽和綿陽的幾個嚴重災區接壤,相去汶川直線只有八十多公里,距離北川和什邡地界更近,開車大約一個小時。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地理環境,讀者可以想像其所處的災難位置。但是奇怪的是,地震死神在沿著龍門山斷裂帶揮灑它的潑墨大筆之時,確實在紋江區出現了一片奇蹟般的飛白。於是,這個本來只有24萬人的地方,為此傷亡的只有317人。但是畢竟位於震帶要衝,還是倒塌房屋十幾萬間,損毀二十幾萬間,直接經濟損失也達116億元。

這樣的人財損傷,與動輒死亡數千的鄰近地區相比,自然不被媒體大眾和上級特別關注。因此在整個災情的新聞報導中,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城,依舊還是不為人知。然而死者長已矣,在掩埋完大野屍骸之後,真正需要持續救助和面對的,卻是這些陡然之間失去平生財產的災民。而對於這些重新洗白的倖存者,已無重災區和輕災區的區別,所有失去房屋家產的人們,都一樣要悲慘地瞻望他們暫時還看不清的未來。他們的困難、恐慌與煎熬,和所有難民如出一轍,每個人的表情都充滿了焦慮和迷茫。

一個不被救援大軍格外關注的縣區,各種自建的破爛窩棚之中棲居著同樣絕望的老人孩子,他們每天看著大隊大隊的救災物資車輛呼嘯而過,卻看不見一輛停駐門前;這一特定背景的設置,使這個行政區域的人們天然具備了一種悲欣交集的心態。

一方面他們感到萬幸,沒有像鄰縣那樣埋進廢墟;另一方面,似乎又不免失落──他們的苦難沒有得到外界足夠的重視。隔著綿遠河的鄰村已經住進了軍用帳篷,領到了不少飲食物資,而他們期許已久的「國家賠償」,最初卻只兌現了幾瓶礦泉水和幾斤米。他們像被地震拋到了一個被人遺忘的孤島之上,活著,但是滿腹幽怨。最初的悲傷,有可能在驚魂甫定之後,迅速轉化為悲憤。

大地呻吟──中國基層政權運作現況的觀察與思考mobi,azw3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