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不正義:偏見和缺乏理解,如何造成不公平?mobi,azw3

知識的不正義:偏見和缺乏理解,如何造成不公平?
Epistemic Injustice: Power and the Ethics of Knowing

知識的不正義:偏見和缺乏理解,如何造成不公平?mobi,azw3這本開創性的著作為這兩種知識的不正義清楚定義和命名,帶給我們的深層啟蒙。這本哲學界的重要著作,將有助於社會各界提升理解彼此的能力,並重視不正義的認知歧見,並消弭社會偏見,深具意義。

正義是哲學裡面最古老、最核心的主題,人們總以為只要了解正義是什麼,便能以否定的方式來理解所謂的不正義。然而,本書作者弗里克透過揭示認知活動的倫理向度,將焦點從正義轉向了不正義,藉由不正義開展的空間,更深刻反思正義是什麼。

在不正義的範疇中,除了女性和少數群體所面臨的社會或政治不正義之外,還存在著一種獨特的認知類型的不正義,叫做知識的不正義。

我稱之為證言不正義的現象實際上並不只限於證言交流,甚至所有告知(telling)的情況,都容許被納入廣義的證言。畢竟,當發言者不過是向聽眾表達個人意見、發表價值判斷,或者在特定聽眾身上試行自己的新想法或假設時,偏見就可能貶低可信度。告知是證言不正義的案例之本,因為證言不正義的基本錯誤是貶低身為認知者的發言者(Speaker qua knower),並且,雖然其他語言表達的方式有時也能傳達知識,但告知的特出之處在於傳達知識就是它最基本和直接的特徵──語內表現行為的特徵(illocutionary point),正如我們可能會說的那樣(我希望這種說法本身足夠直觀,但無論如何我們會在第五章用特定的知識概念系譜學證明這一點)。因為這個理由,證言知識論是收納所有偏見貶低可信度案例的相關體系。

證言知識論的說明可分為兩大類別:推論主義(inferentialist)和非推論主義(non-inferentialist)。當中當然有多種可能的觀點存在,但無論採行何種觀點,主要動機都來自於作者偏向以推論主義或非推論主義的方式,決定聽眾從對話者身上獲得知識時該擔起何種責任。一類作者可能傾向於將焦點放在常見的證成景象,論證為了從告知他 p 的人身上獲得知識 p,聽眾必須以某種方式(也許非常迅速,甚至可能是無意識地)演練出結論是 p 的論證;另一類則可能傾向於將焦點放在現象學式的考量,認為我們每天自發性接受別人的話語就會帶來知識,甚至無需任何論證過程。

傾向後面這種非推論主義的人,主張我們對於他人告知的內容有某種預設的輕信傾向或接納。也許這點預設是根據我們傾向誠實(作為發言者)和輕信(作為聽眾)的天性。因此一般來說,前者在實證上證成了後者,又或者這點是預設為先驗證成的(a priori justified),所以在先驗上我們被預設成能不加批判地接受他人告知我們的內容。無論如何,我們看到非推論主義的形式是預設聽眾會不加批判地接受,以致知識論看來似乎與現象學並無二致。那麼,約略說來,在證言知識論中,我們必須在兩個知識論說明中選擇支持的對象。第一個說明中,聽眾只有在他演練適當推理時才能獲得知識;另一個說明中,聽眾是以某種既有而不帶批評的接納來獲得知識,這樣他便有資格接受別人告知的內容,卻無需運作任何批判能力。

知識的不正義:偏見和缺乏理解,如何造成不公平?mobi,azw3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